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明确高考地理试题特点把握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2022年高考地理广东卷是广东省推行新高考方案后自主命题的第二套试卷,本文参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试题进行分析,并根据试题体现出的新高考改革价值导向,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模拟测评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广东卷;试题分析;备考策略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以来,我国开启了新一轮高考改革[1]。2022年广东卷是广东省推行新高考方案后自主命题的第二套试卷,其高考试题的设计风格对理解新高考改革以及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依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并参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文件,对该届高考地理试题进行综合统计,进而分析2022年高考改革的规律特点与价值导向,并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

一、试题统计分析

2022年是广东省实行新高考方案的第二年,该届高考地理试题在题型、题量和分值分配等方面与前一年基本保持不变,体现出“稳”字当头,继承创新的命题要求。本文以主题情境、考查角度及对接核心素养等要素作为试题分析指标,对2022年高考地理广东卷的试题进行统计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概括出2022年高考地理广东卷的五大特点:

1.重视问题的情境创设。每组试题的设问均由基于真实情境的现实问题而展开;

2.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整卷12组试题中有11组试题在题干材料或选项中呈现了图表材料;

3.考查角度新颖多元。试题除内外力作用、大气运动等重要考点外,还考查了城市群发展模式、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等新角度;

4.紧扣课程标准与地理核心素养。每组试题均有相对应的课程标准作为支撑,问题的考查寓意也都指向相应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试题特点

在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高考目的思想指导下,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秉承“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宗旨,契合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稳步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试题设计通过精选试题情境、优化试题设问,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特色,并以人地协调观为引领,串联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以发展演变过程开拓区域认知新视角,以空间关联案例提高地理综合思维新高度。

(一)聚焦时代发展,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该套试题聚焦时代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传承家国情怀,兼顾情怀培育与素养发展,有利于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1.关注国家发展成果,厚植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2]。试题凸显正确价值引领,如第7、8题,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为时间背景,展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和技术地位,从而激发考生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又如第11、12题,以广西省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案例,展现我国乡村振兴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卓越成效,引导考生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2.着眼现实人地矛盾,对接素养培育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人地协调观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点研究的内容[3]。试题紧密对接学科核心素养,如第20题,提出了我国快递业的迅速发展和与之带来的碳排放增长之间的人地矛盾。该题设问引导考生以寄快递这一生活情境出发,秉承人地协调观,基于对广东和北京两地之间区域的认知,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发挥地理实践力选取有效措施,来实现碳减排的最终目标,全方位提高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遵循“四翼”标准,服务人才选拔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四翼”实现对学生“四层”的有效考查,也通过“四翼”实现对高考试题质量的有效评价,因此“四翼”中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不仅是评价学生素质的基本维度,也是评价高考试题质量的基本指标[4]。该套试题严格遵循“四翼”标准,有效发挥高考的人才选拔功能。

1.紧扣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要求考查要关注学科的基础知识与主干内容[5]。该套试题共涵盖16个课程标准要求,在保证区分度的前提下,着重考查考生的学科基础主干知识。如第7、8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又如第9、10题,考查了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分布以及洋流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引导学生筑牢知识基础。

2.“四层”考查并举,凸显“综合性”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综合性”,要求考查要注重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之间的联系[5]。该套试题要求学生基于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人地之间的作用机制,拟解决现实当中有关生产与生活的地理问题。如第18题,以岭南某城郊村落的发展变迁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区域知识和能力,构思村企合作与居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将知识、能力、素养及价值观的考查有机融合于试题当中。

3.设问贴近现实,突出“应用性”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要求考查要关注国家发展与时代变迁,内容要贴近现实中的生产生活情境[5]。该套试题注重真实情境的构建,围绕生产与生活的地理问题展开考查。如第5、6题,以南岭地区大气汞含量的时间变化为情境,引导考生针对真实的地理现象,运用自身所学对其进行原理分析,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现实意义。

4.问题情境新颖,彰显“创新性”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创新性”,要求要创设合理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考查考生在新颖或陌生情境中的探索新方法并解决问题的能力[5]。该套试题在情境设计、素材选取以及问题形式上均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性。如第20题,将寄快递这一日常行为与我国碳减排目标联系起来,引导考生通过对比快型、慢型快递间的耗时与碳排放差异,综合考量出有利于碳减排的最佳方案。从个人生活情境出发的开放性设问即是该题的一大亮点,考生无法以课本固有的内容或答案模板作答,而需要对所示材料进行信息提取与分析,灵活运用策略性思维来解决生活当中的现实问题。

(三)契合改革趋势,引导学科教学

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纳入核心功能,意在理顺教考关系,发挥高考对高中教学的引导作用,从而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本套试题在实现高校人才选拔目标的同时,充分考虑国家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情况,高度契合高中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和评价目标,实现了高考试题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

1.摒弃机械式训练,助推教学“质效”转向

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是当下我国教育改革一大重要方向。该套试题情境新颖、素材独特、设问逻辑缜密,机械式的题海战术已然无法适应当前日益精妙的高考试题,只有不断提高课堂的质量与效度,才能理顺“考”与“教”的关系,实现“以考促教”。

2.摒弃唯知识主义,引导教学“素养”转向

着眼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是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核心理念。该套试题从人地协调观念出发,深度考查地理核心素养,考生无法仅凭“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来进行有效作答,从而引导地理课堂不仅要为知识而教,更要为学生的能力、素养而教。

3.扭转功利化倾向,力促教学“育人”转向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统领作用[5]。该套试题以国家发展、时代变迁为背景,高度重视考生家国情怀与科学素养的培育,有效发挥了高考试题的价值观引领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地理学科教学的“育人”转向进程。

三、备考策略

(一)把握高考新形势,全方位增强教学效果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正面临着“新课标、新考改、新课改、新教材”的“新考验”[4]。地理教师应当把握其中的变化规律,顺应课程改革趋势,对接高考评价要求,从教育研究、课堂教学、教育管理三个层面着手,提升课堂质量与效度,落实以素养为导向的转变,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全方位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1.提升教师教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的一大特点即是问题情境呈现学术化倾向,在整卷12组试题当中,除其中1组考查地球运动的试题外,其余试题的命题素材均来自于学术论文,可见“研究性思维”在备考复习当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即使是处在教学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也应当不断增强自己的学术研究、教育研究能力,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与《高考评价体系》之精神,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成果并将其融入至地理课堂,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积极发挥“教育研究者”的角色职能,为课堂的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2.创新教学策略,落实素养导向

紧密对接学科核心素养考查是该套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所有试题的设问均指向了相应的学科素养。因此,地理教师也应当摒弃传统的“知识导向”旧观念,要依托地理学科素养培育,创新课堂教学策略并对课程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努力构建以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地理课堂。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达成育人目标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试题的“育人”意味愈发显现,一味地“功利化”备考与“唯分数论”已然成为了过去式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当秉承“育人”理念,主动建立师生之间的良性关系,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积极开设探究实践课、劳动教育课及心理健康讲座等非学科活动,努力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应对考查新内容,深度提升学习成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面对新高考背景下考查要求的变化,学生也应当顺势而为,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素养的“四层”考查内容入手,深度提高备考期间的学习成效。

1.筑基固源,强化知识建构

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科学习的源头活水,高考的考查要求纵然不断变化发展,但也始终离不开学科“必备知识”的支撑。因此,学生在备考时应当不断查漏补缺,主动梳理出地理学科的主干内容,并构建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体系,为更高层次的进阶学习提升“筑牢地基”。

2.进阶发展,提升地理素养

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是高考较高层次的考查内容,两者的考查都需要情境作为载体来实现。与“能力导向”“素养导向”的教育理念相匹配,该套高考试题也呈现出情境化的特点。因此,学生也应依托情境展开地理课程内容的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认识、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灵活运用区域认知,调用自身的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有效解决问题情境中的人地矛盾,实现人地协调的最终目标,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发展,高效对接高考考查内容,提升备考成效。

3.立德铸魂,领悟育人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是指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综合,在高考考查内容中起着方向引领作用,明确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5]。因此,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关注时政热点来提高政治素质,踊跃参与德育活动来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同时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从而形成自身核心价值体系,深层次覆盖高考考查内容。

(三)着眼试题新要求,多渠道优化测评效果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及创新性”是评价高考试题质量的基本指标,2022年高考地理广东卷严格遵循了新高考的“四翼”考查要求,因此在备考期间进行的模拟测验也着眼于此,通过多渠道改进试题设计,优化测评的功能效用。

1.系统筛查,查漏补缺

虽然新高考的考查内容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为主,但学生仍然有可能因为某些主观因素而在复习过程当中遗漏一些基础考点。如试卷第7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与远日点以及公转的角速度变化,该知识点理解难度并不大,但不少学生因为考点“冷门”而疏忽了该知识点的复习,导致最终未能得到相应分数。因此,备考阶段的模拟测验应当有所规划,系统性地考查一些有可能被遗漏的基础考点,为学生的查漏补缺提供方向指引,提升测评的实际效果。

2.多措并举,稳步提升

综合性与应用性是新高考考查的两大要求,综合性要求在试题中融合知识、能力、素养及价值的多方面考查,应用性要求考查内容应贴近现实。两者均对试题的设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模拟测评的试题往往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高考试题的质量与高度。因此,备考时应当组织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测验与评价,从而弥补模拟测验试题的劣势,尽可能地覆盖高考的考查要求,助力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

3.创新题材,拔高突破

高考试卷中,往往是一些情境新颖、题材独特、设问巧妙的试题成为了最终考试成绩的“分水岭”。因此,在日常的模拟测评当中,教师也应当发挥创新性思维,在设计试题时选取新颖独特的情境与素材,使学生提前适应高考试题的风格,从而帮助学生跨越高考试题当中的“分水岭”,拔高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2014-09-04.

[2]蘧星,翟秋敏,郭志永.大变局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路径初探[J].地理教育,2022(S2):128-1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张文勇,王国栋,胡月,,王逸韦.山东省2021年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评析及备考策略[J].地理教育,2021(10):26-32.

[5]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