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两年广东历史高考试题彰显学科育人的方向,以落实核心素养为核心,重点考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准确把握新高考命题规律和命题特点,对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与备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广东新高考;历史试题;价值引领;核心素养
2023年高考,是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在广东新高考的首次落地,其所带来的各种挑战迫使我们要在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说明的基础上,结合《广东高考年报》,以近两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为切口,围绕“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结合高三历史教学的实际,仔细分析,找出规律,为2023年高考备考提供借鉴。
一、试题注重价值引领,增强国家意识与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试题通过考查概括徐建寅对中国早期现代化历史贡献,简述詹天佑、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共同精神品质,考察了中国近代科学家对中国早期现代化历史贡献与共同的精神品质,体现继续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
通过考查中国“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现代化”目标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使学生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的富强、独立所做出的努力与奋斗,使历史与现实自然联系,让平面的历史变得立体而生动。
“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通过考查概括二战爆发之前英国保守党政府对纳粹德国的政策,指出影响英国保守党政府对德政策的因素,反思西方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变化,让学生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与理念,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落实立德树人。
二、试题重点考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广东卷在命题灵活、考察内容方面,考查的知识点都比较细,强调必备知识,关注核心概念,紧贴核心素养,突出学科素养对历史认识的重要意义,彰显着“引导教学”的功能。
如2022年高考历史广东卷第19题,要求学生选择某一历史时空去审视地中海的历史,但需要学生列出某一历史时空中具体的历史史实。如古希腊时代、古罗马时代、罗马帝国时期等等,答案是多样的。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跳出某一历史时空,从长时段的角度去审视地中海的历史,得出跨越历史时空的宏大认识。
又如,,第18题要求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指出材料四中“现代化”目标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试题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影响历史事件的因素,从不同角度完整地认识历史事件,形成客观描述历史对象的方法和途径,透过现象探究本质,对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历史试题还加强了对语言表达和组织论述能力的考查,例如2021年19题要求考生选择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2022年19题,要求考生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显然,表述的清晰、合理程度和逻辑的严密在考生的最后得分中占有一定比例。不惟如此,非选择题的作答也要求考生具有完整的逻辑关系与准确的语言表达。例如2022年第17题第1问,考生不仅要回答史料的类型、性质,更要准确表达史料在哪些具体方面对于研究白银货币化的价值,如:“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表现等问题;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广泛性及其社会影响;可用于研究时人对白银货币化问题的认识”等等。
三、加强研究,落实教考衔接、回归历史学科育人本质
我们要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广东高考年报等,仔细研究近两年广东卷以及近几年全国使用新教材较早省市试题的特点和命题发展趋势,认清新高考素养立意的本质。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阅读,关注时政热点,特别是挖掘时政热点与历史的联系。并关注广东乡土文化,如2021年广东卷第8题,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2022年广东卷第5题“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2022年广东卷第22题考查近代科学家詹天佑(广东南海人),2021年广东卷第7题提到孙中山(广东香山人)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科学渗透历史理论、历史研究和学习的方法。
创设情境问题的卓越历史高效复习课堂,指向核心素养发展大单元整体教学,高度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提高复习效率。课堂上着眼于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定教,立足必备知识,突破核心概念,着眼学科素养,引领价值追求,提升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
精选习题,探索历史必备知识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的高效途径。高考复习不能不做题,但机械刷题肯定不可取。训练的目的,在于消弭备考与高考之间的差距,避免出现学生在狂背知识后在考场上面对试题两眼一抹黑的现象,从而切实找到“一核四层四翼”的落地方式,并帮助学生总结、提升解题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整个复习备考中, 做到导向正确、方法科学、扎实高效,从而提升高三历史的备考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5.
[2]黄牧航,张庆海.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84.
[3]于璐.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试题情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1.
[4]念继斌.“三新”背景下高考历史之三问——以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为例浅谈历史备考[J].教学考试,2021(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