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需要的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而不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近年来,初中生因过重的课业负担,身心健康亮起了红灯,离最初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远。“双减”政策强调要完“两个实现”,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增上来,实现学生作业负担减下去。注重学生学习差异性和全面素养发展,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双减”的到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在“双减”背景下,探讨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双减”;分层教学;地理
随着初中生课业负担越来越大,国家开始重视起来,着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其中“双减”政策的思想是“让社会回归理性,让教育回归本真。”初中地理作为初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优等生在“双减”背景下自主进行学习,如何让差等生在地理课堂上学好,是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的话题。为此,初中地理教师要积极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响应“双减”号召,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依据差异性分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初中地理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来分层教学,可以在七年级上半年刚开学的两个星期里,去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能力和作业完成情况,将全班学生按照强弱划分成A、B、C层次,再根据了解的情况进行学习任务分层,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地理学习需求。
例如,在学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这单元的分层学习任务可以是:A层是拓展层,是一些基础扎实、地理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很强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任务可以是:根据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尝试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B层是拔高层,是一些基础扎实但地理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薄弱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任务是:用自己的地理思维去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C层是基础层,是一些需要夯实基础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够根据地图描述出北方地区位置、气候、地形、土壤自然特征。通过这种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二、分层设计学习任务,做到有目标去学习
初中地理教师在讲完课后可以利用随堂测试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日常学习能力和知识记忆水平,再将课上课下所有观察到的情况融合在一起,之后利用分层教学设计下节课学习任务,从而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有目标去学习知识。
例如,在学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教师根据A、B、C层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层次学习任务,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目标的去学习。C层的学生学习任务要基础,目的是先打好基础再提升地理能力,为此教师可以设计的学习任务是:1、掌握自然资源类型。2、记忆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人类生产的关系和重要性。
B层的学生学习任务要拔高,这个层次的学生地理基础是没有问题的,只需要提升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为此教师可以设计的学习任务是:1、分析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资源破坏严重、人力不足现状原因。2、去主动寻找辨别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A层的学生学习任务要拓展,这个层次的学生地理基础和地理知识运用都可以过关,但需要积累地理课外知识,丰富地理知识面,为此教师可以设计的学习任务是:1、分析讨论我国东南沿海,小河里的水一直流不完的原因。2、讨论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会使我国未来资源需求量有什么变化?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学习,避免了乱学、不会学、学不会的情况,与此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理学习兴趣和讨论积极性。
三、加强分层知识互动,营造和谐统一氛围
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分层知识互动,让知识活学活用,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营造和谐统一课堂氛围,共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节课时,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来设计分层知识互动。所谓分层知识互动就是让同层次或跨层次的学生围绕《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进行提问互动,教师在组织之前要提前跟学生说好互动要求,如同层次:A层与A层的学生,这类学生知识学习标准高,提出的互动问题标准也要高,不允许提出基础问题。如:A层某一个学生提出:“我总结夏季旅游避暑三大佳径是‘下海、北上、上山。’所谓‘北上’指的是夏季旅游到北方去玩,‘下海’指的是夏季旅游可以到海岛去玩,‘上山’指的是夏季旅游去大山里,请说出我这么总结的原因。”随后这位学生选择一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跨层提问互动指的是A层对B层,B层对C层,层与层之间不能跨一级,如A层对C层。教师要保障层层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接近,还要保证学生互动完能力有所提升,如B层对C层,就可以在基础知识之上延伸一点理解性问题,如B层提问;“说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说出南北半球陆地,一年最冷和最热的月份。”随后选择一位C层的学生回答,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记忆,还能拉近生生之间距离,营造和谐统一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落实“双减”政策,聚焦分层教学。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个性开展分层教学,将全班学生划分多个不同层次,根据层次和学习需求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分层知识互动,营造和谐统一的学习氛围,让地理课堂由“静”变“动”,落实“双减”的“减负增效”理念。
参考文献:
[1]吕斌.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探究[J].教育界,2022(4):3.
[2]郭炳军.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教学均衡化——分析初中地理分层教学举措[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2.
[3]李堂.采用分层教学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思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