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三年级的化学总复习课一般只有十周左右,约五十课时左右,时间非常有限。在总复习中要想方设法优化复习方案,突破“题海战术”,扮演“导演”的角色,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读、练、议、测”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复习化学的热情,提高复习效益。
【关键词】学习小组;读;练;议;测
初三化学是初中最后“出场”的科目,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当年学习、当年考试的科目,学科内容多,学习任务重,且与其它学科交叉广泛。初三化学总复习课一般只有十周左右,约五十课时左右,时间非常有限,迫使每个九年级化学教师在总复习中要想方设法优化复习方案,突破“题海战术”,以期达到最大复习效率。
初三化学是学生刚接触的全新学科,课程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逐步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此,需要教师在复习课上扮演了“导演”的角色,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实行对子过关,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读、练、议、测”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复习化学的效益。
一、指导学生“读”熟化学知识,学会“读”化学
初三化学需要读的知识有概念、化学用语、基本规律等,范围非常广泛,对这些知识进行读记是复习最基本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读”化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知、去掌握、去区分,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像CPU一样熟练快速地调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及内容。
教师在这方面组织好学生对全书知识进行十课时左右的熟读和挖空过关,帮助学生系统性地记住必须记住的知识。总复习开始时,把全书要读记的知识集中印发给学生,课堂上安排时间先让学生自己读一遍,找出已经能记住的知识。然后让同组同学相互检查是否已经能准确记住知识,再对已经遗忘的、还不能记住的、混淆的知识集中去读和记,并要求同组同学之间不断开展相互检查,共同过关。通过巡堂了解每个小组“读”的效果,安排学生相互检查“读”的效果,较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每日不停断地“读”,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对化学基础保持熟悉感,不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如读记物质的俗称,分段读记金属活动顺序,读记化合价,,读记实验的一些注意事项等。
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好学生学会“读”题。学生能够正确的“读”懂题目,是做对题目的关键所在,特别是探究性等文字较多、比较容易产生陌生感的题目,更要指导学生抓住句子的结构并结合题设,用找题干的方法读懂题意。对于题目给出的“已知”“查阅资料”这些文字要划线标注,结合好这些信息进行读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二、精心安排专题“练”习,培养化学学科技能
复习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练习去体会每一个化学专题的知识特点,通过熟练运用化学知识,形成化学学科技能。
经过前一阶段的“读”后,安排二十课时左右,分专题进行针对性练习。把这一阶段的课堂分开两段进行分段练习,第一时段练习主要是陈述性知识的练习,必须精选题目、控制题量。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热情,首先进行限时练习,然后让同组同学之间互评练习,困难题目建议同组同学之间通过讨论共同解决,通过巡堂收集每个小组有困难的题目集中讲解。第二时段是题组练习或变式练习。为了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用好这段时间,要求基础不好的同学至少能仿做,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完后要学会总结规律。这个时段实行个别辅导和典例讲解,帮助学生学会用一个知识解一类题目,进一步学会辨别出不同题目中的相同考点。
例如在《化学方程式》的专题里,教师要先强化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读记后,再对学生进行两个阶段的测练强化练习。测练的第一阶段里,教师会在平时的课堂练习里,进行已经知道反应物的这一类直接的化学方程式限时书写。在测练的第二阶段里,教师会根据近几年中考来选取常考的化学方程式,精心编题,対学生进行出现在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的化学方程式的变形书写练习。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対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更可以使得学生在面対中考的化学方程式知识点的考察时游刃有余。在未能安排更多课堂时间给学生练习的条件下,有目的的精心安排练习显得十分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练习,是突破题海战术有效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议”明化学思想
课堂练习占据了化学总复习课的大量时间,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的“用心”程度决定了练习的效果。为了提高练习效率,每个时段练习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总结不同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化学学科思想、方法。
如在做质量守恒题组练习后,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解题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三不变”,思考的方法是先找元素种类不变、后找原子数目不变。再如书写酸、
碱化学通性的化学方程式题组练习后,要进一步组织学生探讨酸、碱具有共通性质的原因是酸有共同的结构(H+)、碱有共同的结构(OH-),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议出结构決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
在课间或者课后时间,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找老师(同桌)讲错题,由学生充当小老师,向老师(同桌)讲解错的题目,当学生能向老师(同桌)讲清楚错题时,就说明学生已经“议”明该题的化学思想,以后学生再做这种题目时,正确率就大大增加了。同时这种做法,也大大发挥了由两位同桌组成的学习小组的学习自动性,有力的促进了更多的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初三化学的学科思想是很鲜明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需要长期的训练过程,不能用“告知”代替学习者的感悟,复习中提倡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化学方法、化学规律记录下来。经常在课堂上的两个练习时段之间选读同学的化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强化学生记录思想方法感悟的习惯,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四、以“测”促练,及时反馈
长时间纯粹的课堂练习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心理疲劳,及时反馈是维护学习热情,减轻心理疲劳的有效办法,所以在每个单元或知识点复习之后应进行课堂检测。总复习的全过程安排十五课时左右的课堂检测,检验复习效果,及时反馈。检测时间以二十分钟之内为主,实行小单元教学检测。检测后即公布答案,同组同学交换批改,选择普遍出错的试题进行剖析式的评讲。教师在出检测题时,尽可能拿近三年的中考试题,通过小单元教学检测,实现目标过关式的复习效果,避免“狂轰滥炸”大范围练习的题海战术。
通过组织学习小组,把所有知识的复习都安排在课堂上的“读、练、议、测”去完成。课外一般不安排任务式的练习,仅要求学生对当天复习的内容作回顾和反思。这样,就可以避免“狂轰滥炸”,又可以避免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使得“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金娟.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渊(高中版),2022(4):0072-0073.
[2]安永彦.浅谈中学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6):4.
[3]娄卫润,李丽盺,许九奎.以生为本渗透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课例赏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22(4).
[4]柳耀亮.“三用”错题,实现师生双赢——有效利用学生数学错题资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4(08):40-42.
[5]陈悦源,方卫宁,郭北苑,等.作业中断对任务绩效的影响及心理疲劳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23,5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