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研究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科新课标1卷及2021年新高考全国1卷的函数试题,对新旧高考函数命题进行系统分析,为新高考实施背景下的高三函数教学作精准备考。通过对新旧高考的函数试题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出函数命题的变化特点,解构试题命题形式,分析解题方法,由此提出新高考背景下函数复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旧高考;函数;分类整理;教学策略
函数内容是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1],高考占据核心位置。每年高考函数试题分值大概占百分之二十,从试题分布看,考查一道解答题,四道选择或填空题,旧高考还有函数选做题。教学上对应“函数及基本概念”;“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及“导数”四部分。通过函数教学可提升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素养。函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函数与方程、数学结合、分类与整合及化归转化等思想方法。对函数内容的深入掌握,有助于把握数学高考的核心主干,有利于高考备考。
一、高考卷函数考查内容分析
对新旧高考试卷进行表格汇总分析,统计题型题号,考查知识点,分值。由表格初步分析新旧高考函数考查内容的异同点。
新旧高考函数试题高考保持着“四小一大”的稳定命题形式,小题两易两难。小题考查函数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大题在基本初等函数运算后形成新函数为背景,综合考查函数性质,并考查导数的工具作用。区别在于,旧高考填空题没出现函数题,而新高考出现两道函数题。这种改变加大函数题的难度,提高区分度,让真正学会的学生拿高分。这种变化,引导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规避机械式的学习思维,要让学生真正学懂学透数学知识。
二、新旧高考试卷题目对比分析
(一)导数与切线问题
新旧高考都考查导数与切线问题。旧高考考查传统的多项式函数在某点处的切线问题,求导得出切线斜率即可得出答案;新高是以指数函数模型为背景,引入参数,考查动态的情景问题。难度上,新高考提高了难度。
(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题
新旧高考都考查此内容。旧高考考查余弦函数,角速度引入参数表示,给出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典型的难题;新高考考查正弦函数,给出解析式,求单调区间,是常规题。难度上,新高考降低了难度。
(三)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问题
新旧高考都考查函数性质。旧高考考查单调性,以指数函数为背景结合不等式放缩,难度大;新高考考查奇偶性,以三次函数和指数函数之积所成函数为模型,考查了偶函数的定义,进而求参数值,属于常规题。新高考在函数性质方面降低了难度。
(四)函数导数综合题
两次高考导数综合题第1问考查了超越函数的单调性,区别在于函数背景设置不同,旧高考是指数函数而新高考是对数函数。这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稳中有变”的特点。设问常规,难度一般,学生容易上手;第2问的考查显著不同,旧高考考查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新高考考查含参数极值点偏移问题。新高考设置难度很大,学生需要具备综合的数学素养才能完成,此问可区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选拔的效果。
(五)导数与最值问题
旧高考没单独考查最值问题,而是放在大题中一起考查;新高考则单独考查最值问题,并放在填空题第15题。题目以对数函数与含绝对值一次函数构造成新函数为背景,求最小值。由解析式知f(x)定义域为(0,+∞),然后去绝对值,通过讨论0<x≤、<x≤1、x>1,并结合导数研究单调性,即可求f(x)最小值。本题难度中等,涉及分类讨论及整体思想。学生容易失误,因此对绝对值函数的教学训练及函数分类讨论问题的教学应该加强。
(六)基本初等函数模型问题
旧高考考查了基本初等函数模型题,新高考则没有单独考查,而是渗透在其他题目之中。新高考对此部分知识点的考查有所弱化。
(七)函数图像题
旧高考选做题涉及了图像的考查,新高考没有直接命题考查而是渗透在其它题目中。新高考考查了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模型。这并不代表新高考弱化了函数图像的要求,实际上数形结合思想是贯穿函数学习的主要思想,对函数的理解、解题的分析至关重要。因此,新高考教学之中依然要重视函数图像教学的落实。
三、高三备考函数教学策略分析
通过对新旧高考函数试题的分析,可知函数命题具有稳定性。高考备考上,应当重视对函数及导数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实;其次,教学还应该针对命题形式的新旧变化、出题频率的高低进行模块教学,设计针对性训练,达到精准备考的效果。具体而言,可以从本文归纳整理的五个知识点模块进行专题教学和题型训练,主要研究导数和切线问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函数性质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函数导数的单调性综合问题这五个命题方向,进行常规教学训练落实。此外,还需兼顾基本初等函数模型及函数作图知识点的讲解;再次,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含参数不等式及极值点偏移等问题的提高训练。除了知识题型的教学,还需要渗透思想教学,让学生有全局意识和解题方向意识。通过适当题量的训练,解题思路的分析,解题技巧的评讲,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素养;提高学生达到具备课标要求的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抽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及问题转化能力;培养高中数学涉及的重要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转化化归的思想,构造新函数的思想,一般化与特殊化的思想及函数与方程思想。当学生具备了这些基本数学素养、能力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很好地驾驭函数类高考题型,做到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在考场上有稳定而游刃有余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于丽. 新课程前后高考数学函数部分的比较研究 [D].山东:鲁东大学,2014:1-32.
[3]刘祥民.高考函数命题的变化与专题复习的新观念[J].数学通讯,2003(11).
[4]柳惠君.课程标准下的高考数学试卷结构比较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10.
[5]吴宝树. 全国高考统一命题视角下的_函数与导数_复习策略研究 [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7: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