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体系的改革,教育逐渐走向了信息化的路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对教学环境的需求,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实现多元化的教学发展。初中历史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也要与时俱进,有效地利用微课模式,展开线上的课程教学,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文就是在讲好党史,培根铸魂的理念下,基于中学历史党史人物系列微课教学的思考,进一步实现科学学科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努力实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中学;历史人物;党史人物;微课;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初中历史最新的一出了全新的“微课”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式教学结构。“微课”是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而做出的教学创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来的教学的结构,实现教育的智能化。通过历史当时的人物系列,通过人物的生平履历,历史故事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民族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
一、“微课”概述
微课就是指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手段和通讯设备,让学生把线下的学习任务转移到线上,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通过网上沟通和交流,进行学科的探讨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的随意性较强,学习内容资源丰富,利于课程知识的传播。在微课中,将老师的上课视频,训练习题,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等进行汇总,让学生通过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观看,实现教育的智能化。
二、初中历史人物系列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微课与平时上课不同,平时上课时间比较集中,每节课都会长达40分钟,在历史上课的过程中,注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微课每节课的时间较短,每节课只有5~8分钟,是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是课程重点的浓缩精华。以微课的形式讲解历史人物,通过声音,画面,语言的渲染,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革命发展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让同学们知道在党的带领下,我国从弱小走向富强,从贫穷到富有,于情于景,情感交融,激发学生民族的责任感。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有国才有家,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将德育美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中学历史堂史人物系列微课教学策略
(一)选取适当的历史党史人物作为教学题材
初中历史在进行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课本内容,选取恰当的历史,党史人物作为主要的教育题材。在历史教材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有关人物的历史事件传达到教学中,通过人物的性格,人物的生平和人物的特征,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的时代特征,明确历史事件的意义,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微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着重地介绍了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通过介绍孙中山的人物故事,了解中华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和历史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服务于历史课堂。学生在观看孙中山人物的微课的过程中,了解我国革命历史的辛酸历程,被革命历史人物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感动。
(二)初中历史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要生动形象
微课与传统的课程相比有所不同,缺乏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微课需要巧妙地利用动画,图片,视频,文字等,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微课讲解过程中,为了让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微课中可以为学生播放杨虎城、张学良等人物微课视频,结合相应的背景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题教育,将德育美育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育人育教。
(三)初中历史微课教学中,必须做好知识点的规划
由于微课的特殊性质,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时长的控制,把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归纳总结,找到总结归纳的线索,将课程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做好历史知识思维导图。增加微课的直观性,以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
例如:在陈独秀的微课任务讲解的过程中,要想陈独秀的个人简介,生平履历做好总结规划。按照时间年限罗列起来,履历中要标明时间线条19217月年任职中央局书记,1922年7月任职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5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等。个人简介也是一样,1879年出生,1901年留学日本,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1905年参加反清朝反袁世凯战争,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社等。学生在观看陈独秀的人物系列微课,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学习李大钊,陈独秀等历史共产党人的优良品德,唤起学生爱党,爱国的意识,让学生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通过微课的形式,打造现代化智慧化的线上学习乐园。让学生从历史当时人物系列微课学习出发,培养历史学习兴趣,激发出学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任重道远,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吴婷.中学历史人物教学问题的探索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
[2]李新爱.浅议微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2):18-19.
[3]步楠.微课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考试周刊,2019(2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