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初中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初中学生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就党史学习教育怎样融合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问题,从立足教材,找准切入点;创新形式,增强兴趣点;强化践行,落实育人点三个方面略谈看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融合;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探索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到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党史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入心入脑,引导广大青少年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新时代赋予广大思政课教师的重大历史使命。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让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党史学习教育怎样融合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笔者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为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谈粗浅看法。
一、立足教材,找准切入点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党史学习教育应立足教材,找准切入点。
党史学习教育应遵循教材的逻辑结构融入各年级主题中,相机而教,使党史学习教育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避免零碎散乱而不得要领。《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材以学生的自我认识、与他人的交往为主要内容,党史学习教育要紧密围绕教材主题展开。首先,教材本身就融入了党史相关的知识和党史人物故事,我们要把这部分编入教材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利用好,最大限度挖掘这些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的育人价值。笔者收集整理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如下表所述:
二、创新形式,增强兴趣点
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新时代青少年更切实地了解和走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真切的史实中获得感悟,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道德与法课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避免空洞说教,以增强学习兴趣。精心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一个小故事,一件珍贵文物,一段微视频运用到课堂中,以小见大往往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收集百年党史中留下的红色文物、故事、家书,结合这些文物、故事、家书,讲述背后的故事,以共产党人革命道路的艰辛、坚韧不拔的革命斗志和坚不可推的革命信仰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厚植爱国情怀。
比如教学第二课第二框“享受学习”给学生讲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真理的味道”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真理的味道之所以如此甘甜,那是因为在当时马克思主义犹如一道刺破暗夜的闪电,给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带来了犹如久旱逢甘霖的希望,这才是故事的教育价值。
党史学习教育网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选取了11位共产党人的家书,展示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该片以大量第一手材料,真实生动的再现了英烈人物的奋斗精神和无畏气概,描绘了革命英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人格。笔者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融入到第七课第一框“中国人的家”的教学,同时推荐给学生节假日时间观看,让学生通过阅读家书领悟革命先烈“舍小家,为大家”的深厚家国情怀。
教材中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都是以文字材料形式呈现给学生,仅仅阅读文字材料,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对党史的感知领悟不够深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视频媒体把一些深刻的道理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增强党史学习的兴趣点。如学习《友谊的力量》一框,笔者特意选取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毛泽东交友的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觉醒年代》毛泽东的出场是从一则征友启事开始的。毛泽东怀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雨中奔跑...只见他在雨中奔跑到一处民舍,何叔衡、蔡和森、萧子升、葛健豪(蔡和森的母亲,剧中毛泽东亲切地称她为葛妈妈)、陈昌等正在做饭,而李立三正凭着征友启事寻人至此。这一温馨友爱又生气勃勃的场景一下子就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内容了。学生看过视频后兴趣很浓,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对教材中“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种交友之道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第120页相关链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少年一段讲话,道理深刻,对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必须讲清讲透。但七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对百年党史知道不多,从字面上难以理解“只有把小我融人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这一深刻道理。笔者选取“习近平在西雅图讲述梁家河的故事”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再由学生谈感悟。总书记用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十几岁在梁家河成长的经历,他朴实的话语,深厚的人民情怀直抵人心,深深感染了学生。实践证明视频影像,能让学生看到更真实、更全面、更深厚的历史画面。善于选用视频,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显著。
三、强化践行,落实育人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党史学习教育重在践行。学习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感受生命的意义》,引领学生阅读雷锋日记,领悟“人的一生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想因为自己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道理并不难。更要注重的是明理之后要导行。笔者广泛发动学生以雷锋为榜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为班级,为学校,为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服务等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鼓励学生做好清洁卫生轮值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队,主动申请担任班干部,小组长,科代表,主动帮助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等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雷锋并不遥远,日常的生活小事就可以做到。
道德与法治课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要体现实践性,需要思政课教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挖掘能够激活和关照现实的内容,打通“党史”与“成长”之间的价值链接,让学生感觉到党史学习是自身成长的需要。需要关注和引领学生当下的成长,需要晓之以理,更需要导之以行。需要以党史蕴藏的精神力量启智润心,更要强化践行,这才真正落实育人点,达到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许晓芳.党史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学,2021(21):13-14.
[2]徐川.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四维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21(19):30-32.
[3]王洁.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探索——以“少年有梦”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Z1):76-81.
[4]“四学一体”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J].中国共青团,2021(12):8-9.
[5]习近平 .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