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相关通知,部署在大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旗帜鲜明地指出在大中学校园开展落实各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大中小学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青少年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对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的了解,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就是要青少年通过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筑牢价值根基,明德担任,立志成才,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伟大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中学校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充实丰富,形式多种多样。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是大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既是广大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使命,也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实现思政课课程改革创新。百年党史长河激荡,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讲好百年党史,初中思政课教师要结合思政课的教学特点,丰富教学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形式,讲活党史故事,让学生领悟百年建党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下面,笔者将从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知识性与价值性融合、内容与形式融合和理论与实践融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在知识性与价值性上的融合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育人知识清晰明确,价值目标旗帜鲜明。“蒙以养正,圣功也。”在青少年的人生拔节孕穗期,给予他们正确的思想,恰当的引导,让他们形成健全的心智,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在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不忘本来,开启未来。在中学,对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通过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借助课堂形式传播丰富的党史知识,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二者在价值追求和价值引导目标上是一致的。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知识的海洋,是经验的宝库,是力量的源泉——鲜活浩瀚。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用科学、开放、创新的方式方法,在思政小课堂上讲好党史学习教育这门大思政课,就是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弘扬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百年党史,无论是波澜壮阔的宏大画面,还是画面上的任何一个局部、一个细节,无需夸大、无需修饰,原汁原味呈现在青少年学生面前,就足以感动人、震撼人、教育人。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由此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党的百年历史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其中有着最生动、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题材。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在知识性与价值性上达到高度的融合统一。
二、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融合
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首先要回答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为什么学党史,这个问题在前面部分已经有所阐述,而学什么和怎么学,正是这里所提到的: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就是要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以达到让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目的。
讲百年党史,就是要追寻党的百年征程,回顾党的伟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至今,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波澜壮阔:自鸦片战争以来,饱受着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中华民族在苦苦自救,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起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亡图存的运动一个个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浙江嘉兴红船会议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和进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28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伟大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了一道又一道的沟坎,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形成的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都是中华文明历史新辉煌的再现。给中学生讲百年党史,就是要通过思政课的特有途径,讲好党的这些故事,传播好党的声音。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内心世界更加丰富,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能力更加鲜明。初中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要遵循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导向,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让学生通过历史情境创设、历史事件还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思考、理解。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多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以优质的内容吸引人、以鲜活的形式打动人,引导青年学生参与现实问题讨论,有表达、有辩论,更好激发他们深入学习党史的兴趣和潜能。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等教学方法,既讲道理又讲情怀,既讲现实又讲事实,字字讲到最“渴”处、句句暖到心坎上,增强青年学生获得感,鼓励他们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内容与形式相融合过程,切忌内容的空洞、枯燥;形式的表面、单一。
三、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融合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创造的历史,在思政课堂中,我们要向学生讲党史,要讲党史上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会议、重要历史人物,这些都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性的认识,党史思政课,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理论辨析和正本清源,突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引导学生将这种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将党史学习教育停留在讲故事、听故事层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更加强化政治引领,强调理化思维,要让学生在生动的党史故事、清晰的党史脉络中,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思想的真理性和科学性,把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课堂上的讲解和感悟,总结出党的伟大历史经验,进一步发扬党的伟大革命精神,也就是:推动学生的理论思辨和行动自觉——而这种行动自觉恰恰就是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核心素养目标中的政治认同。学习党史,就是要总结党百年奋斗的经验,对照现实,将经验与精神结合起来,推动学习,推动工作,不断提升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精气神,让他们在正确的理论引导下,成长为思想端正、作风优良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史学习教育,任重道远,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高度融合,真正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知识性与价值性融合、内容与形式融合和理论与实践融合,以思政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思政课堂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课题编号:GDJY-2021-A-a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