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课作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学科,是党史学习的主渠道、主阵地。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找准教育点,实现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出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政课;小学生
在2021年2月20日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及到我们要做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工作,加强对党史、革命英雄故事的教育工作,培养下一代热爱祖国的情感,让红色基因和革命火焰代代相传。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工作的主渠道,思政课是道德建设和育人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党史学习自然融入小学思政大讲堂。学校充分挖掘自身红色基因,在整体思政教育体系下打破课堂的时空边界,在深度浸润、真实体验的红色思政大课堂中,学习者养成爱国主义情操是思政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一、构建“大思政”课程促进全员全方位育人
逻辑并不是每个人生来都能很好地进行理解的,但是通过故事的形式我们则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解。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坎克说过的一句话,因此,讲故事、明事理这一方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找准教材内容切点讲党史故事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重大的党史事件,重要的党史会议、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命脉,都是思政课堂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要找准党史故事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全面整合教材中包含党史要素的有效资源,提炼党史教育要素,在动人心弦的历史故事的叙述中,同学们对党史故事的认知得到加深,有效提升思政教学的实用性。在运用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时,选取了贴合党史教育主题的“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教学章节时,我们可以采用以林则徐、邓世昌、关天培等历史人物的故事为引导,进一步引领学生学习中共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师生深刻而积极的情感体验油然而生。
(二)“精准滴灌”推动不同学段党史学习
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活动特点,采用一些简单的方式会对学生来说比较奏效。比如“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来启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思政课上,教师通过“影说”描绘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历程;通过“画述”讲述中国百年光辉岁月里的英雄代表人物;通过“唱演”,校园里回荡着《我和我的祖国》的师生合唱旋律,对国家和党的爱意自然而然在学生心中弥散。针对中年段的小学生,通过成立红色宣讲团、讲红色故事、寻访探究等活动筑牢思想基础。针对高年段学生已有了独立意识,我们可以采用研学的方式,通过“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运用线下参观、线上点亮地标的方式,串联黄有权革命事迹展览馆、沙头村史馆、曲艺文化一条街等红色基地,充分发挥红色基地育人作用。
(三)用好地方红色资源讲党史故事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形成的宝贵文化成果,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精神品质。以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为例,均安具有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最为突出的是“黄有权革命事迹展览馆”,馆内依托黄有权生平轨迹,用图片、文字、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全面真实立体地展现了黄有权投身革命、战斗不息、坚毅顽强的一生,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这些家乡党史故事引人入胜、鼓舞人心,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用好地方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借助区域红色教育资源,探寻学科间的相互融通,为文明自信筑基。
二、开展红色研学课程上好“大思政课”
(一)开展红色研学,讲好红色故事
采用线下线上沉浸式体验学习。首先,充分开发当地的红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党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线下育人资源和线上育人平台的深度融合。比如,学校做到充分运用本地红色资源,带学生们走出校门,实地对本地的红色基地黄有权革命事迹展览馆进行参观和学习,亲自感知和体验这些真实而客观的事迹文物材料。再者,可以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虚拟仿真教学。将一些革命遗迹和文物可以采用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展示,创建“云旅游”,利用VR和AR技术再现场景。先进的技术和方式不仅使党史学习更具生动性和吸引力,而且学生们能在历史情境中体悟真理,红色文化更能入耳、入脑、入心。
(二)上好“大思政课”,打造“网红”课堂
不仅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和教育,还要构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党史教育的“红色矩阵”。创新形式,促进青年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大脑心灵,打造大思政金课。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代,显现了很多先进个人,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汪勇、甘如意、“最美教师”华雨辰等,运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深入小学思政课,让伟大抗疫精神从耳闻到心领,成为年轻一代成长的源动力。在每一天的每一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着党史知识学习,将其有机地融合起来,课堂也跟着“红”了起来。
(三)创新形式载体,突出新媒体宣传
随着《共产党员》在网络上获得6亿点击率,国剧《银杏树下》、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和电视剧《红旗渠》广受好评,在课堂形式上必须进行创新,可以采用“网络语言”讲党史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牢把握课堂作为践行道德、育人的主阵地,从教材内容与党史教育相结合中寻找内容,无论是情景导入还是知识延伸,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党史教育学习在学科的加持下更具生命力。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课堂上,学生提到“真正打动我们的是焦裕禄精神,是党斗争史上一副动人的画卷!”将学生交流讨论、思政教师串讲、在线观看红色影视有机融合起来,体现了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结合中悟红色精神,体现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性。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过往而知。党史教育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话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阅读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党史教育的重要性,一步一步、层层递进,把家国的观念,对国家的热爱,强国的梦想潜移默化扎根学生心底。
参考文献:
[1]刘红黄、邹永宁.上好百年党史“必修课”,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成长血脉[J].党建,2021.
[2]郑丽萍.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与长效机制的构建[J].阜阳专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
[3]金国华.在小学思政课中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的方法[J].教师博览,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