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基于培根铸魂的音乐课程文化自信教育的实践研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与国家、民族的根和魂紧密相连。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灵魂。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根”怎么培得茁壮,“魂”如何铸得强大,是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是必须承担的重大使命。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实施,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除了教授音乐理论、音乐技能外,如何更科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正确的“三观”,对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还是学生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习近平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里的“文化”,是指“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这“三大文化”自古至今,一直在音乐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与体现。

【关键词】培根铸魂;音乐课程;文化自信教育

基于培根铸魂背景下,就音乐课堂中如何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文化”开展好文化自信教育,使之成为当代美育教育的主旋律之一,成为年轻一代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如下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一、集中力量收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文化”不同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

二、在教学中以时间为轴,以当代为本,将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有意识、有目标的学习与推荐,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

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逐渐成熟,教师应当抓住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挥音乐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层面,学生通过音乐节鉴赏感受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变化,对于蕴含其中的革命精神产生敬仰之情,精神层面获得了极大地满足,在鉴赏的同时对中国艺术拥有强烈自信心,激进的发展精神,有效推动后期的教学活动。

一、唤醒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

当前素质教育阶段,要求教师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展开教学工作,,其中结合音乐课程性质展开探究分析,为充分发挥课堂价值,教师应当站在更高层面实现教学渗透,结合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展开分析,该阶段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缺少深刻理解,随着年龄增长,尚未真正意识到音乐课程存在的教育意义。基于此,教师针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角度,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培根铸魂的教学价值,围绕音乐主题创设情境,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上,通过音乐鉴赏唤起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音乐文化自信,在艺术中感受国家民族精神的发展力量。

举例,教师在进行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学习作品《保卫黄河》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一课的鉴赏教学时,笔者事先通过欣赏大合唱视频《黄河船夫曲》,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获得了对这部作品的初步影像,然后把这一乐章分三个部分让学生进行欣赏: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表现船夫们穿过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种欣慰。这表明,中国人民尽管处在艰难抗战之中,但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强渐弱,由近到远。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终将战胜敌人,获得最后的胜利!学生欣赏后回答中纷纷表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得以充分唤醒。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及时跟随教育发展趋势实现思想层面的更新,重视发挥音乐课程教学价值,挖掘有助于学生精神层面发展的文化产物,帮助学生完善正确思想价值观念,感受历史长河发展中凝聚的文化精髓。

二、激发学生“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与“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结合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发展现状分析,发现部分教师单纯从个人角度出发制定教学计划,忽视该阶段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尚未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价值,为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基于此,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站在整体发展角度制定计划,在歌曲鉴赏中激发学生“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培养更多具有国家精神的新时代力量。

举例,教师在进行歌曲《精忠报国》一课的鉴赏教学时,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利用谈话导入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可以讲解“精忠报国”一词的由来,分享南宋时期的爱国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播放带有歌曲伴奏的电视剧片段,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引导学生感受精神忠诚、报效祖国的战斗精神,对岳飞产生强烈的敬仰之情,为后期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通过英雄故事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师一边播放歌曲伴奏,一边让学生进行歌词朗读,其中那令人震撼的旋律,造就悲戚雄壮的气氛,壮丽恢宏的气势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爱国英雄岳飞的光辉形象,体会到当时的民族情绪和矛盾,在鉴赏中感受不同时代突出的革命精神。最后,教师可以结合歌曲的鉴赏分享英雄人物的事迹,感受不同时代的报国故事,渲染浓厚的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音乐中汲取蕴藏的精神力量,产生“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在榜样力量的作用下拥有“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在音乐课堂中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时刻准备着。

三、树立学生“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提供更加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当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身边的多样化资源创设情境,其中高中阶段学生思想观念发展逐渐成熟,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围绕歌曲主题,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创新情境,为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教学意义。

举例,教师在进行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强军战歌》一课的鉴赏教学时,首先,为推动音乐鉴赏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正确把握歌曲主题内涵的基础上,创设多样化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其中强军战歌是由武警云南总队文山州支队演唱的歌曲,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新时代军人全新的精神风貌,为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发展意义,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分享共产党军人的革命历史,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对歌词的含义形成自我认知,感受铿锵豪迈、意气风发的军队气质。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伴奏,进行共产党战士革命故事的分享,其中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的5位英雄,他们奉命掩护党政机关、群众转移,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部队的转移方向,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战斗到了日落,敌我之间的悬殊也没有击垮者五位战士的革命精神,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他们选择毁掉枪支、纵身跳下了悬崖,三位战士壮烈牺牲,其他两位被树枝勾住,幸免于难。教师讲解共产党战士的革命故事,在实现红色基因传递的基础上,烘托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惊叹于抗日战士强烈的革命意志,在饱含浓厚情感意识的基础上进行歌曲鉴赏,能够更加深刻体会其中蕴藏的主题思想。最后,学生在鉴赏中发现该首歌曲结构为二段式作品,它是一首典型的行军风格的作品,第一段采用平行二句体的结构进行写作,学生感受到歌曲传递出的强军决心,其中同音反复及重音强调的技法展现了舒缓的节奏,让人感觉眼前好似真正出现了吹响练兵强军号角的场景,歌曲鉴赏中可以发现第二句变化重复第一句的旋律,通过该种方式让聆听的人能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歌曲中号召战士们以强军强国为己任,勇于担当,为国争光的发展决心,学生在歌曲鉴赏中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感受到当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量。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加精良的战斗设备,在面对外敌冒犯时,能够将人员的伤亡降到最低,保护好人民的个人安全。我们有幸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战斗英雄,以另一种方式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同学们经过此次歌曲的鉴赏对于“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形成正确认识,国家只有不断地发展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有效抵挡外界的攻击,作为新时代发展的青年力量,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的发展奉献全部。

四、建立学生“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与“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是更持久的力量。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譬如,传统文化中有作品《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十面埋伏》《百鸟朝凤》《满江红》《精忠报国》等,革命文化中有作品《保卫黄河》《歌唱祖国》《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打败美帝野心狼》《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有作品《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孔繁森》《公仆赞》《爱我中华》《十八洞村》《万疆》等优秀作品。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笔者以时间为轴,分时期,分艺术种类来引导学生熟悉并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中国音乐艺术作品的魅力,培养其民族自豪感。譬如,在教授中国汉代音乐这个章节的时候,在听赏的整个过程中,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当代的历史和人文环境,讲述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通过该种方式释放音乐的艺术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感受历史发展中凝聚的文化精髓。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站在更高层面,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教学手段创新,其中为引导学生在歌曲欣赏的同时实现深入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程自信心,教师应当充分开发利用多样化资源展现不同作品的独特风格,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我国的音乐发展产生强烈自信。总而言之,教师应当主动进行培根铸魂音乐课程文化自信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此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价值,在感受艺术的同时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锋.创问题情境,促深度学习——以“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音乐鉴赏》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22(5):15-21.

[2]陈季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观的构建——以“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22(11):88-90.

[3]浦利华,黄婷婷.再论美、审美、美育之内涵——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启发[J].中国音乐教育,2022(1):17-22.

[4]林敏.体验式教学方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23(4):122-125,140.

[5]邓时宇,刘敏.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践研究[J].当代音乐,2021(8):62-64.

[6]王琳娟.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思考——以《沃尔塔瓦河》为例[J].大众文艺,2021(14):210-211.

[7]李玮.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3):72-73.

[8]张汉华.浅谈如何通过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素养[J].黄河之声,2020(22):102-103.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