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是2021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为教育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督导该如何发挥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引路人的积极作用,深化督导实践,切实推动区域教育的发展水平,让“双减”掷地有声?是每一位教育督导一线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双减;教育督导;教育教学
一、嗅觉灵敏——提高督导品味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作为教育督学,必须强化政治意识,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在每一次行动中不缺位,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双减,是在为学生谋发展、为家庭减负担的行为,更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要举措。“双减”背景下,教育的人民性尤为彰显。教育督导者应认真履行常态化督导、过程性推进的工作职能,将学习、领悟的“双减”相关政策运用到督导工作中;深入解读“双减”工作专项指标,细化责任分工,就“双减”督导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凭借督导的有利契机,发挥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引路人的积极作用,走进学校,通过听课、实地查看、问卷调查、学生座谈、查阅资料、探讨调研等方式,与老师聊聊天、与学生谈谈心,了解师生所思所愿、急难盼愁,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家长社会关切、为学校教育解疑释惑。
二、视野广泛——提升督导站位
督导的本质,是让教育获得更优质更充分的发展。我国教育正处于从规模发展向优质均衡发展的转型时期,教育督导应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发展方向,研究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任务、新格局。
(一)关注教学,也应关注课程。开齐、开好、开足国家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双减”之下,提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探索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各校的课后服务中提供了棋类、书法、美术、舞蹈、器乐、武术等通常由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有的学校还把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纳入其中。如何让这些动态化服务过程固定、延续、发展成为学校特色课程,这也是教育督导需要关注的对象。
(二)关注成绩,也应关注作业。“双减”背景下,各地提出优化作业管理,作业必须有指导、有检查、有反馈、有完善。严禁布置重复、机械性作业,一系列措施产生了良好的作业改革成效。作业的反馈、教学的优化,也应成为教育督导的关注对象。
(三)关注全体,也要关注“少数”。学校是个共同体,由不同特质的老师、学生和家长组成的共同体。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各自的基础与诉求。面对学校少数的特殊学生,教育督导要关注学校如何为学生量身定制心理疏导、制定干预方案,更要关注如何实施家校共育活动,引导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三、舌头犀利——优化督导实效
督学要积极把握政策,参与各类督导、检查、评估,既要尊重学校的探索创造,更要敢于指出问题,讲实话讲真话,绝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
传统的督导模式“督”得较多,“导”缺没有真正落实。“督导”工作的价值在于通过专业的视角帮助学校把脉,诊断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沟通各种力量,为学校的发展“导”向,进而解决问题。
“双减”是国家推进立德树人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大事中的大事,必须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和考量。“双减”是关乎千家万户,要改变多年来已经形成的办学惯性、思维惯性谈何容易,各个学校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督导在“双减”政策中不能做温吞水,要“长牙齿”,舌头犀利,切实提升督导实效,提升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教育督导首先要触及学校办学的灵魂,根据不同学校的情况开展深入调查,从专业的视角从“整体”的角度来“督”并且“导”向科学的方向。
如何发现问题?可以开展不同层次的督导,一是充分听取学校的汇报,对学校的情况作整体了解。二是跟踪课堂,切实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开展不同层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开展学校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不同层次的访谈,听取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视角的需求与困惑。四是阅读台账,开展作业、学生成长档案等材料的阅读和调查,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诊断。不浮于表面,真正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是督导工作的起点。
如何解决问题?一是聚焦问题,开展会谈,为学校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二是发挥沟通的功能,在社会资源、保障政策、法律咨询的争取上提供帮助,凝聚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帮助学校解决问题,用督导的实效促进权威。三是追踪问题解决的过程,查看最后的解决效果。四是通过设立督导监管平台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建立学校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只“督”不“导”会流于形式,“导”后再“督”,才能切实发挥督导的作用,促进“双减”真正落地。“督”的落脚点在于发现问题而不只是评价,“导”的落脚点在于提供支架,真正帮助学校解决问题。
“双减”是关乎子孙后代、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大事。开展整体设计,增加督导的广度,触及办学的深度,真正发挥督导的作用,才能助力“双减”落地。
参考文献:
[1]翟英超.中小学教育督导问题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1(3).
[2]马佳宏.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时代需要与方略构想[J].教育与经济,2018(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