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的发展和持续发展靠的一定不是一味地教给孩子们知识,也不是一味地满足家长们的心理,而要靠正确的理念和优秀的教育管理、靠专业团队的专业引领——引领孩子的发展进步,引领家长科学育儿,引领社会形成共识。优质的幼儿教育不是让孩子适应教育,而是要让教育适宜于孩子;优质的幼儿园不是让教育满意家长,而是让家长理解教育、适应教育并支持和配合幼儿园教育。
【关键词】坚持以正确的理念办园;让教育适宜幼儿;让家长适应教育
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粵教基办函(2018) 58号)以及佛山市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在查阅文件时引发我的思考——为什么大家都急于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为什么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如此严重,以至于今天我们这些幼儿教育工作者还要经常进行自查!答案也许有两个,第一个是幼儿教师的不专业,误以为幼儿园教育简单,就是教孩子写写字,算算题,不用计划,没有方法,顺手捏来,随便教教;第二个是教师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只是为了满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赢得生源,让幼儿园办下去。
一、建立正确的办园理念
正确的理念应该是关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不单只看孩子今天的发展和眼前的发展,而是要着眼孩子未来的持续发展,对孩子一生发展负责的理念。比如我们所知道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把教育的主体与重心放到孩子身上,并表达出为了孩子全力以赴,在所不辞的决心)。正确的办园理念不单代表幼儿园的教育方向和目标,还体现幼儿园的教育特色。理念的确定和生根,需要幼儿园人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热爱,更需要坚持不懈地倾情奉献,才能开花结果,收获认可,得到认同和支持。
办园三十六年的村居幼儿园,我们经历一次搬迁,我们经历了三代领导集体,但每一个人都始终恪守是“追求快乐,体验成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的办园理念。这既体现我们所有幼儿园人对孩子对事业的倾情和热爱,更表达出我们教育的着眼点和目标,不单是要做好幼儿园期间孩子们的启蒙、开发和教育,更把教育的视野放到孩子们的一生,我们的目标是幼儿园今天的教育要为孩子一生发展负责。有了这样明确而长远的教育理念,我们便认真思考并规划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做到时刻按照《幼儿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办园,严格规范自己的办园行为,时刻检验办园行为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实效性。当然在理念坚持过程中,我们也遭遇家长和社会的不理解和不认同,家长们看到的是孩子们每天都在游戏,而没有其他幼儿园写的字多,算的题多。但我们没有盲目地改变,而是借助各种媒体、文字、语言来宣讲我们的正确理念,经常性地邀家长来园观摩正确理念指导下的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让家长们目睹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的表现,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幼儿园及教师们的倾情倾力地为孩子们一生发展所坚持的一切。最终家长们满意、认可、支持,进而也相互传播。因而直至今天,我们的理念没有被家长们改变,而是我们始终改变着家长,让家长们认识到科学启蒙的重要。更值得自豪的是,我们培养了一批批身心和谐成长的全面发展的孩子们。
二、让教育适宜于幼儿
世间的事物大都可以通过一句话来做定论和评判,比如:这件衣服很美,那个人很好。而唯有教育很难用这样的话来评价。笔者认为,教育没有最美和最好,只有对孩子们来说的适宜与不适宜。那么,怎样让教育适宜于幼儿的呢?
(一)要加强学习,了解和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喜好和学习特点
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愈来愈聪明伶俐的孩子们,让我们时刻意识到,做优秀的教育人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育的专业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更加得心应手,更适宜于幼儿。通过学习会让我们知道,一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涂鸦,二至三岁的孩子开始对色彩产生兴趣,四至五岁的孩子,能够认识事物并把它们画出来,五至六岁的孩子不单能画出他们看到的事物,还能画出他们认识的事物。所以,幼儿学习绘画的最佳期是2岁半至3岁。通过学习,我们会知道孩子们的语言发展最佳期是5岁左右,所以,教师对孩子们的语言培养和训练要在5岁前进行。这是孩子生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
(二)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游戏之中
孩子们的天性是喜欢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了解了这些,要做适宜于幼儿的教育就容易了。如,大班幼儿在学过10以内加减后,教师们设计了戴指环游戏,提供几个大手掌模型,各手指上标有1至10的数字。准备能满足幼儿需要的若干个指环,上面写有10以内加减的算式。游戏中,孩子们拿起标有1+2的指环,就要把它戴到标有数字3的手指上。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自然而然、乐此不疲地复习和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运算。还有教师们设计的走迷宫、跳格子、超市购物等游戏,都是让孩子复习巩固数学知识和加减法学习的最适宜的做法。所以,做教师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创设游戏的时间与空间,为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满足他们的需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在与那些直观、形象、具体、可操作的材料的互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发现问题能力、探究能力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增长自信,学会交往与合作。
(三)转变角色,让教师做孩子们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今天《指南》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中,要求教师们必须转变角色,我们不再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中心,而突出强调孩子们的中心与主体地位。让孩子们发挥天性地尽情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教师则要做孩子们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四)及时反思,是让教育行为更适宜的好办法
做教师的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都认为教育是一件艰辛的工作,尽管事前我们做了无数缜密的准备,但当我们展现在孩子面前时,仍然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出现,让我们无数次的对自己说:“如果那样就好了。”有了缺憾是常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好事,这有利于我们今后工作中的改进和提高。所以,我们工作中,提倡时时反思、事事反思和有效反思。反思就是总结经验,寻找不足,反思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减少缺憾,避免不足。
三、让家长适应幼儿园教育
前面提到很多幼儿园之所以每天大量地教孩子们写字、计算、英语等是无奈之举,是迫于家长的要求和建议。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教育者的不坚定不坚持;是盲目而不负责任地让幼儿园的教育去顺应了家长;是让正确的教育顺应错误的教育,最终损伤的是孩子们。那么,怎样转变家长错误的教育观,使其形成理解、支持、配合幼儿园教育的正确、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呢?那就要家长改变,要家长适应幼儿园的教育。
怎样让家长转变?我们的做法是:
1.召开家长会,介绍幼儿园的理念、思路和做法;
2.开办家长学校,讲解科学育儿的方法和策略;
3.举办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目睹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快乐学习和生活;
4.组织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家长体验做幼儿教师的辛苦和专业技能的重要;
5.举办学期或阶段成果汇报,邀家长来园,感受孩子们的进步与发展;
6.评选优秀家长,召开优秀家长经验介绍,让先进的育儿经验更好地传播。
7.进行家访,重点指导特殊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
8.建立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幼儿园网站,展示孩子们每一天的活动内容与活动状态,与家长一同感受每一天孩子们的发展和进步;交流育儿感受,解决困惑。
9.借助媒体宣传,展示幼儿园的发展成果,赢得社会及家长的信赖。
10.扎实做好幼儿教育的每一天,杜绝一切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事故,实现幼儿教育零缺点,赢得家长持久的尊重和信赖。
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与智力启蒙的关键期,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纯粹、最无忧、最快乐的阶段。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好孩子们的天性以及对一切事物的喜爱、好奇、渴望探究的可贵童心,遵循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地做好幼儿的科学启蒙和适宜教育工作,还孩子们幸福童年,为孩子们一生发展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