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下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互联网+教育督导”意味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督导的深度融合。在语文课堂中,恰如其分的发挥互联网+手段运用多媒体、录像、投影、录音、音乐等电教媒体,以其直观形象、动态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全文通过运用互联网+激情引趣,释疑解难,品味语言,创新思维,丰富语言积累这五方面进行阐述。让互联网+督导职能推动语文课堂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督导;推动;课堂改革
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而作为在轰轰烈烈的教改浪潮中的语文教学更需要互联网+辅助教学。根据教学需要恰到好处地在语文学科中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手段,更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爱学”“乐学”。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互联网+手段呢?
一、利用互联网督导手段激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活学生乘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其生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叶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③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④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爱可亲)如此导入,学生一下子都被吸引住了,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互联网督导手段品味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文章的情感,文章的精文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只有多读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然而在引导朗读时能借助多媒体教学更是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如在引导朗读《月光曲》时,先让学生观看《月光曲》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的情境录像,再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曲子的节奏。最后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由慢到快。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让该生再一次读后,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情深地读出皮鞋匠听着《月光曲》所联想到的情境,“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读出环境的美。“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激昂地读出了风起浪涌的大海的情景。最后,又让学生交替读。这样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又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圆明园的雄伟、美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用眼睛感受再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默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轻声读、齐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然后说出自己的体会,这样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用各自的大脑去品词品句,获取知识。
三、利用互联网督导手段以景激情
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印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在教学中,主义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对环境进行选择加工,创设所需的教育情境,让他们在声像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无限的情和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就这种情况,在教学时,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教师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接着教师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到了目的地,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大拐弯真神奇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真美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动植物真多啊……学生们置身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就这样借助电教、巧用电教进行情境教学,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样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四、利用互联网督导手段突破重难点
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在阅读分析文章时,往往会“卡壳”,这是因为在大量枯燥的文字面前难于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所致。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学、声音、图像等方面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形象、直观的功能,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这样难于理解的也就容易理解了。教师在讲解文章的重点内容时有时候用语言描述的话也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理解,这时候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优势,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把握重点,使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顺利突破,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写作文时,学生如果对该作文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表达时势必会束手无策,对作文望而生畏。这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这一难点,用软件的形式将作文的素材展示出来,或文字或图画,或三维动画等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生动、鲜活的素材面前,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如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时,学生对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与非洲西海岸呈现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不可思议地吻合这一点很难想象出也很难理解。但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在课堂上呈现这两块大陆的板块的图片,首先让学生从视觉上感观到这两块板块的形状,接着利用多媒体动画一定,让这两块板块慢慢地漂移在一起,到了最后幻灯屏幕上出现了这两块板块吻合在一起,这样这课的重点和学生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五、利用互联网督导手段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多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实践中,我们常常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或提示,相机运用多媒体分步骤、有层次地展现出来,结合适当的点拨引导,做到图文并茂,启而有发。如:教学《穷人》一文后,先启发学生想像与渔夫和妻子以及他们的儿女是怎样生活的?而后用四幅幻灯片展示这四个情景,并略加提示,鼓励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和想像。可后,学生在题为《续编“穷人”》的作文里,竟写出了十多中结局,实现了思维的多元化,发展了创新思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发挥互联网+督导职能,推动语文课堂改革,以其直观形象、动态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战线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达到“爱学”“乐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管理,2000.
[2]语文教学通讯,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