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学好,没有哪个学生不希望自己成为优等生。综观这次研究,从惯性思维开始,认为不爱发言的学生就断定为内向的孩子,到后来经过家长、学校、同学、教师的配合教育、指引,孩子性格逐渐开朗外向,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这说明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介绍了“闷葫芦”小杰的转化之路,以期给广大同行一些借鉴。
[关键词]闷葫芦小杰;转化;之路
一、发现问题
曾看过一个这样的寓言故事: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这个南风的效应告诉人们:耐心、爱心和宽容是一种强于一切惩戒的强大力量,而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新的学期我被安排教二年级语文和班主任工作,一切重新开始,心情是既担心又兴奋。因此,开学第一节课我便用“师生了解,生生了解”的交流形式组织了一节介绍课:《 的我》。一节课下来,同学们都兴奋不已,滔滔不绝,而恰恰就在这畅所欲言的氛围中,有一位小朋友却显得格外突出。他不爱说话,不爱讨论,喜欢低着头玩手指。当我请他站起来自我介绍时,他显得特别紧张,犹豫了很久也没说出话来。他叫丁伟杰,个头矮小,脸色偏黑,独生子。父亲是跑运输的贷车司机,经常不在家,在家也较少和儿子说话,母亲则是家私店的一名员工。小杰平时不爱和同学说话交流,喜欢一个人发呆、玩笔盒,紧张时喜欢咬手指。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偶而被点名回答时,他的眼睛便四周扫描、漂浮不定,好像在回避某种东西,令老师“无从下手”。
二、分析问题
(一)初步判断
二年级的小朋友,正是无忧无虑的快乐年龄,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杰的这种行为表现呢?通过观察小杰在学校的行为表现,我初步认为他是一个内向型的小孩,表现为:(1)不主动和外界接触;(2)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3)没有迫切改变自己的愿望。
(二)家庭分析
对此,我走访了小杰的家长。小杰的家长说:“我这个孩子呀,平时不爱说话,问他话也不说,他爸爸常年在外跑运输,经常不在家,在家也较少和儿子沟通交流,我平时工作也比较忙,也较少时间陪他,都是奶奶带他。有时我们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在家喜欢自个儿玩,不太和邻居小朋友玩耍。”
(三)其他调访
为进一步了解他,我还向个别科目的老师打听小杰在课堂上的表现。其他老师对小杰的印象都不是特别深刻,只是知道他不调皮,也很少发言,坐姿还算端正。
(四)明确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了解,我初步认为小杰是一个内向型的小孩。主要表现为:1.不主动和外界接触;2.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3.没有迫切改变自己的愿望,也不知如何去改变自己。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决定试试看能不能把内向的小杰转变成为开朗的孩子。
三、行动研究
研究的对象:xx杰同学
研究的时间:2020年9月23日——2020年12月31日
(一)研究策略
1.让家庭给予足够的关爱
由于小杰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在教育小孩的方式方法上有所欠缺,我建议他们多看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正视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尽量挤出时间亲近孩子,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多说一些关于学校的事情。创造条件让爸爸和孩子一起玩耍,节假日多带孩子去公园和亲戚朋友家里串门,多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给他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尊重孩子,切忌打骂、训斥孩子。
2.家庭、补习社、学校共同关注、紧密联系
由于小杰父母忙于生计,较少顾到孩子,小杰平时放学都先由补习社接送,并在补习社完成作业。因此补习社此时对小杰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了解到以前小杰在补习社也不爱说话,喜欢独处,由于个子矮小常遭调皮学生的欺负。简单些的家庭作业他基本能自己完成,但遇到稍微灵活有难度的题目就措手不及。性格会影响人的活动,习惯又是性格形成最大的因素。
3.在班集体中感受快乐
为了让他融入班集体,我让班上的小朋友积极主动地靠近他,课间游戏带他一起玩,多拉拉他的小手,让他和同学能保持亲密的关系,使他远离孤独。上课时经常提问他和关注他,给他多表现的机会,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来鼓励他发言,让他建立起自信心来。
4.课改德育,,小组合作,促其成长
都说“自信心是学习行为的动力”。针对这一点,这个学期,我把课改德育作为小组管理的最主要形式。具体做法是:把性格内外向有差异的4名同学作为一个学习小组,学生民主推荐1名组长,小杰分在第6小组,由思维活跃、成绩优异、热心助人的副班长金可馨同学担任组长。在位置安排上,我特意把他安排在正组长的前面坐,让正组长对他的一言一行都了如指掌,并时时对他进行提点、帮助和监督,也让正能量满满的正组长和他玩成一片,成为好朋友,成为他学习的榜样。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经过大半个学期的习惯养成,他们小组内各成员已拧成一股绳,鼓励合作,共同进步。每当每周三的小组长总结会时,组长可馨同学总会多表扬小杰同学,发礼物也会多发他一些,让他充分获得成功感。渐渐地,小杰同学在同学们面前开朗活泼多了,学习主动性也有所提高。
5.做通自身调节的思想
除了家庭、班级的关心外,还需小杰本身的意识和意志的调节,要他有一种想改变的欲望。为此,我和他谈过好几次心,并把他当好朋友一样对待,在谈心的过程中经他本人同意后,决定让小杰在小组里面担任劳动委员的职位,负责组里的卫生和桌子摆放监督工作。给全组同学提供舒适卫生和整洁的环境,表现优秀组将会进行加分和奖励,从这可以逐渐培养小杰的责任心和成就感。
(二)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1.研究成效
正所谓:“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经过努力,小杰的行为表现终于有了些变化。由原来的不喜欢主动说话,不喜欢和别人一起游戏,到现在肯回答问题(虽然声音小了点)、也愿意帮老师做事了,偶尔还会面带微笑,孩子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内向了。
2.研究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这说明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学好,没有哪个学生不希望自己成为优等生。综观这次研究,从惯性思维开始,认为不爱发言的学生就断定为内向的孩子,到后来经过家长、学校、同学、教师的配合教育、指引,孩子性格逐渐开朗外向,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这说明了教育研究实践的重要性。教师边研究、边实践,及时修改研究的方向,找准正确的措施,根据孩子的需要转变教育方式方法,并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说明了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和教师,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大力配合。
3.研究反思
研究循环取得初步的成绩,小杰身上有了一些变化,如:主动和同学说话,积极参与到课间活动中,课堂上大胆发言等。研究循环要取得进一步的成果,就要再深入了解小杰的家庭情况,深化家校之间的合作,发挥班集体的强大作用。
经过大半个学期的行动研究,小杰同学的性格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原来胆小、不爱思考、不爱参加集体活动,转变成了一个活泼、爱学习、爱集体、主动承担班级事务的好孩子。正如泰戈尔的一句名言所说的:“不是锤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让我们以比天空还广阔的胸怀去容纳我们的小宝贝们吧!相信以后小杰在家长、学校、老师的关怀下将会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