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深度公平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两个方面总结了数学学困生的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和广泛应用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为了摆在我们每一名数学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初中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正常的学校教学环境下,数学学习水平较低,学习效果较差,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中小学生。
二、数学学困生的特征表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分析,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笔者将从数学学困生的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两个方面总结他们的特征。
(一)情感态度方面
1. 没有目标,缺乏动机。学困生情感态度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2. 意志薄弱,缺乏毅力。遇到问题选择逃避,没有直面解决的勇气。上课内容听不懂,课后作业不会写就直接放弃。就算偶尔想要改变,也极易受同伴群体或周边环境的消极影响。
3. 心理自卑,缺乏自信。长期数学成绩低下,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潜意识里否定自己。长此以往就会陷入悲观、消极的心境难以自拔。
(二) 知识技能方面
1. 理解记忆能力低下。理解能力欠缺,不能从现有条件中提取有用信息。不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中,导致知识不成体系,呈碎片化存在脑海中,极易遗忘。
2.专注力、自控力低下。学习上精神不能集中,专注度不够,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坚韧性,对改变自己的现状束手无策。
3.学习不得法,事倍而功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做支撑,即使付出再多时间和努力,效果依然甚微,结果不尽如人意。
三、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关注情感态度,提升内驱力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数学课程的学习,一开始就需要有适当的外部条件引导,而这个外部因素往往就是数学老师的教学吸引力。许多学生通常是因为喜欢老师,并习惯老师的教学风格,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所以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就需要做到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课后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相处。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内驱力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作为数学教师应善于结合授课内容穿插一些相关的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实验、数学知识等,以便让学困生体会到数学本身的乐趣,进而引起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3. 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良好自信心
自信心缺乏是造成大部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因此自信心的建立和提升绝不能只依靠言语上的激励,而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所蕴含的潜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创设适当的情境,提出适宜的问题,让学困生们也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增强自信心。
(二)优化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
1. 理解为主,记忆为辅
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通常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其中的内涵,一段时间后就遗忘了,然后接着继续反复记忆,学习效率很低。对于学困生来说,要引导他们先理解,再记忆。看似枯燥的内容,理解之后会发现很多内容其实都是相通的。比如当学生们在学习函数的时候,对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特征,只需理解之后借助图像即可直接得出所有函数的性质。再如数学公式的记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公式的内涵,掌握公式的推衍,有些公式的推导原理是一致的,如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都与圆心角有关,可以关联记忆。在对内容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一些口诀,辅助记忆,比如完全平方公式: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在中央,符号看前方;函数图像的平移:左加右减自变量,上加下减常数项等。先理解,再辅助以方法进行记忆,更能提升效率。
2. 强化模型思想,增强图形意识
初中数学涉及到很多模型,理解掌握这些基础模型,可以将抽象的几何问题变得更直观,比如“将军饮马模型”解决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间距离之和最小的问题;“一线三垂直、一线三等角模型”中两个三角形相似问题;圆中利用“垂径定理模型”解决跟弦长有关的问题等。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常见数学模型的归纳,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利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3.建立基础错题集,培养反躬自省意识
学困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对错题错因分析总结,导致同一种题型反复错,同类型错误重复犯。因此对于学困生来说,错题整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错题整理不是盲目地将错题进行摘抄,学困生在整理错题集时应注意几点要求:(1)根据题目类型将错题进行分类汇总,便于专题复习;(2)在错题旁边记录下解题思路,以及易错点;(3)定期翻阅回顾错题,重点题型要撇开解析重新独立完成解答。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转化学困生绝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同时还需要家长、其他同学作为辅助力量,共同参与到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来。只有学困生的现状得以改善,才能在一定意义上实现教育的深度公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白永潇,高起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