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政治教学任务有二,一为面向学生传播丰富的知识,二为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政治教学要充分落实“6度”教学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6度”教学理念,保证课堂切实有效,成为当前高中政治教师深度研讨的课题。基于此,本文探讨“6度”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实践探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6度”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政治教学
作为教育强国,中国的教育思想始终朝时代发展看齐,教师教学思想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深化“6度”教学理念成了题中应有之义。所谓“6度”指的是教学有温度、有热度、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有效度。为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实现思想政治价值追求,深入挖掘思政教育价值。在该理念的影响下全面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满足国家需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一、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有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是兴教之源。”教师身上肩负着众多学子的未来,所以教师需要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的关键一招,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担任着“培养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有才新青年”的重任。思政教师更应树立信念,转变教学理念,让教学有温度。教学有温度的前提是教师要有温度,带着情怀去教学,尊重和关爱学生,关注社会民生,用自己的仁爱之心感染学生,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彰显师德大爱。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我国的社会保障》这一课中,通过将医保局与企业罕见用药谈判视频作为新课导入,以医保局方表述的“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为情怀基调,在学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仁爱之心价值观,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不仅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受益者,更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在激发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以仁爱促使其生成社会责任感,实现心理赋能,成为具备高度使命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合格接班人。
二、创建实践教学-课堂有热度
“6度”教学理念中主张“课堂有热度”。所谓“课堂有热度”指的是课堂中应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情绪,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响应新高考政策,这与新课改提出的“理实结合”教学方式相似。高中思政教师要积极创建实践教学,要做到合理调控课堂,动静相宜,有效落实“6度”教学理念中的课堂有热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能力,秉承“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和课堂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度和学习思政知识兴趣。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探索真理,通过这种方法,营造出的课堂氛围与教学主题适切,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讲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课时,以扶贫题材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为例,以主人公所在的碗米溪村村长竞选以及一系列生活生产问题亟待解决为议题文本,设置议题——如果你是碗米溪村的村民,应如何参与这一系列村务,激发学生从主人翁角度思考基层民主生活的运行,通过情景假设调动学生的内生动力,最后得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个实践环节,并且鼓励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参与基层民主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拓展教学资源-教学有广度
高中思政涉及范围广、领域多、时间长,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视野要广阔,思维要与时俱进,用自己的大格局、大胸怀去教学,让教学有广度,让学习有深度。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新高考政策落实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现如今教学深度融合了信息技术,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打造出了“信息化”课堂。“6度”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做到“统多结合”“理实结合”“灌启结合”教育,展开来说要做到“统一与多样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灌输与启发结合”,让教学充满广度,为此,在高中思政教学中依据“6度”教学理念,拓展教学资源,始终秉承“理实结合”,通过这种方法来营造趣味性、实效性课堂。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坚持新发展理念》一课时,在教学完后,教师可以拓展知识,深度教学。如利用互联网给学生播放焦点访谈《总书记的牵挂》视频,并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思考总书记最牵挂的人是谁?”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在视频中找到“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随后教师第二个问题:“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和自己以前积累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这种方法,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感受过去,感知未来。拓展学生政治视野,提高解决知识能力。
四、文化传播教学-教学有深度和高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传统文化继承者,更应从一系列优秀文化中汲取力量,筑牢信念之基,坚定文化自信,助推文化传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创未来。高中思政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播教学过程中,应满足“6度”教学理念中的教学教学有深度和有高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突出思政课的思想教育性、核心素养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政治素养,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课中,应善用红色资源这一承载革命先驱、英烈精神的重要载体,实现学生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情感升华。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任务——搜索关于革命先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资料,让学生成为文化价值的挖掘者和传播者。这一学习过程,是学生们从认识跨越到认同的过程,历史文化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感受革命先辈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情操,英烈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使命。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不再是一段简单的文字,而是背后的文化传播意义,包含对民族与国家的高度认同,以及作为文化传播使者,学生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素养得以提升,政治认同进一步增强,旨在成为有大德大爱大情怀之人。
五、确立教学目标-教学有效度
教学效果与课程教学质量息息相关,一节高效高质量的课程必定与良好教学效果有关,这也是“6度”教学理念一大重点——教学有效度。在新理念落实下,很多教师一直在研讨“教学有效度”的具体标准,众多学者与教师一起研究出教学有效度的根本为教学目标,简单来说就是教学目标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此,高中思政教学中依据“6度”教学理念,教师确立好教学目标,响应“双减”政策,从多个维度去制定目标,从多个维度去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教学变得有效度。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出发。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真正了解“以人民为中心”。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党的执政理念分析、解决当前社会问题。
3.情感态度:了解中国共产党,终身爱党、学党、恩党,坚定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念,做一个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为指引的新青年。
通过这种方法,紧扣教学主旋律,让学生直观清晰地了解教学任务内容,从而完成高中思政教学目标,养成思政核心素养。通过情感迁移,助推今后在生活中传播正能量、宣传新理念,始终跟党走行为的养成。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教育根本,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6个素养”“8个统一”“4个引路人”要求,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导向,带领学生去探究政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政治知识去塑造学生人格和生命,保证教学课堂有温度、热度、广度、深度、高度、效度,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肩负起传承弘扬文化责任,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推进政治教育和“6度”理念发展。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6度’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YQJK20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金玉满.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J].甘肃教育,2020(8):1.
[2]胡大江.课堂教学要正确把握六度[J].考试周刊,2008(43):2.
[3]高敏.构建四步六度教学模式下的有效地理课堂[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7(1):3.
[4]郑秀珍.思想政治课堂应追求"五个充满"、实现"六度"统一——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J].飞:素质教育,20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