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下我国正提倡美育综合改革,注重学科融合、强化实践体验是当今美术课堂改革的重点。本文尝试提出总分总任务驱动教学法,包括创设情景、提出课堂总任务、微课辅助子任务探究、总任务达成、升华迁移。这里以小学美术五年级《飞天畅想》为例,将演示利用微课辅助实施任务教学法的应用教学模式,并提出利用微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反思。
【关键词】小学美术;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探究
美育综合改革是我国的一项首要任务,根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导精神,美育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教学实践,注重学科融合,资源整合,加强学生实践体验,积极探索新时代的美育教学新模式。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术课堂中涌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如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开展翻转课程的教学实践,这既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为美术教育创新提供新方向。
微课:微课是一种微小而精炼的教学资源,教学重点明确,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教学的难点,恰好符合小学生专注力时间短的学情,是课堂教学的“省力杠杆”。微课虽小巧灵活但却过于强调某个知识点,使知识点之间缺乏总体脉络,,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从整体上掌握知识面。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既激发了学习动力,又收获了知识技能。但应用在小学教学中,往往会因为学生间的基础差异使得任务进程不一致,导致任务教学低效化。
一、微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机融合的意义
由于微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各自的优缺点,笔者尝试将两者有机结合,提出总—分—总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旨在将教学任务贯穿课堂每一个环节,结合微课辅助教学。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教师“减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微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五年级生在绘画技巧上比过往更加娴熟,但思维趋于固化,画风呆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笔者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将内容设计为彩绘星球,以太空的奥秘唤醒学生对绘画的热爱,激发学生想象力。下面以《飞天畅想》为例,谈谈笔者如何将微课和任务驱动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本课共设了三个核心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学伊始,教师用生活常识引出太阳系及其八大行星,揭示课题并布置课堂任务——彩绘星球。
(二)小组探究,合作交流
本课程分八个小组开展教学,教师课前制作八大行星的绘画教学微课,并下发到每个小组的平板电脑中。首先利用软件为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一颗行星绘画子任务,然后教师布置小组自学要求:1.每组设小组长统筹工作,其必须快速而有序地推进绘画任务的进程;2.小组长要落实好各组员任务,可在不影响其他小组的情况下作进行小组讨论;3.学习过程中由组长负责操控教学设备,先看教学视频掌握要点,后对照教学视频进行绘画;4.绘制过程中要安全使用圆规和剪刀等工具,平板电脑避免摔碰。各小组根据自学要求有序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巡堂指导。
(三)小组互评,汇报总结
待各小组完成绘画任务后,教师出具评价标准:1.星球的颜色是否用对了?2.颜色有无过深或过浅?3.纹理是否美观?4.星球裁剪后的边缘是否较光滑?小组内根据评价标准选出一幅代表作参加八大行星“聚会”。待八大行星“合体”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星级评价表,从色彩、线条、造型等方面对各小组的代表作进行互评。
三、微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反思
(一)选择合适领域,重构教学任务
总分总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课程任务合理分配,利用微课教学引领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把教学资源化身成多个“小老师”嵌入到每个任务中,从而高效地解决教学重难点;再将小任务串联起来,以点带面,有机统一。但并非所有的教学领域课程都适合用此教学模式,根据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该方法较为适合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此类课程重在绘画技法的讲解,可将不同的绘画技法分解成小任务进行教学,对整体知识割裂较少,也利于总任务的合成。
(二)增加微课储备,优化教学方法
利用微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所需的微课数量较多,对视频制作能力有一定要求。在微课制作之前,要为这个课程构建一个总体框架,后续的知识点相当于为这个整体框架添砖加瓦,构建一所坚固的“知识”房子。首先,微课选取的形式要新颖,贴近学生的生活热点;其次,在教学示范环节要有合适的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增加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再次,在后期制作阶段,可以加上配乐、字幕等素材对整个微课进行美化和完善。微课的储备虽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微课的录制过程也正是对知识点的再一次提炼,教师能够及时调整知识结构,优化教学流程,是高质量备课的体现。
微课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机结合,为小学美术课堂提供新的教学尝试,将课堂任务分成适量的子任务,结合微课辅助合并成总任务的教学模式,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助燃剂。当然,对于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也要适当地调整或重组。为了可以让微课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发挥更大限度的作用,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还需要不懈地钻研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赵韶亮.基于问题情境的小学美术微课应用教学模式的实践——以四年级《筒形玩偶》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