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不只是简单地减少学生的作业,而是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所以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十分必要。
【关键词】“双减”政策;提质;增效
国家从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着手,积极开展“减压”“减负”的双减工作。“双减”政策中最引起大家关注的是这两个带有时间节点的目标:“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所以“双减”不是减学,“双减”政策不减责任,不减成长,而是要提质增效。
一、更新观念、优化策略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尊重规律”“注重常识”“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树立“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观念。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积极拓展教学思路,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在具体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观念必须转移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来。
二、深度集备、共研共进
(一)精准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可以通过课前的问卷调查、平时作业、学生访谈等。学情分析不但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还包括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设计,并能适时进行分层教学,使教学更高效。
(二)科学制订目标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研读分析教材后,再查阅《教师参考书》,全面分析学情,并系统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力求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这样由系统到具体,把目标进行分解,更能在教学中得到落实体现。过程性目标要关注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方法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能力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纵深研读教材
教材研读需要关注整套教材,甚至不同版本教材的基本结构与体系,理清本课知识在各学段、各分册的分布及位置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单元教学内容,凸显关键内容,合理划分课时,有机整合,适度拓展。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通过补充、修改、调换、 删减等方法去重组、完善教材资源,并落实到各环节的设计之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课堂上实现高效。
三、科学组织、高效课堂
(一)合理分配时间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入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做到先试后讲。大胆让学生去猜测,动手去尝试,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修改的过程,培养学生这样一种研究的精神。
(二)科学搭配环节
课堂调节要注意动静搭配。适当通过师生对话,并合理安排小组合作,这些都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和时机进行。要做好预设,也要适时把握生成资源,做到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课堂反馈要及时
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整教学目标以及调控教学的进程。多给机会和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适时给予恰当的点评,逐步让学生养成有根有据的说理习惯。
(四)精心做好板书设计
做好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板书设计,这样能给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更深的印象。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合理选择、利用课件、微视频等教学媒体,要确保真正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做到真实有效,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作用。
四、合理设计、有效作业
(一)作业设计要多样化
“双减”政策之下,对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设计上要紧扣目标,要有数学思考、形式多样、层次明确,突出实效性和高效性。形式多样性:基础+探究性+开放性+生活化的作业设计。
(二)布置的课外作业量要适中
要做到精选并先做一遍,做好各种预设。除了一定的书面作业以外,有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以游戏、数学日记、调查、设计制作等方式布置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样式的作业,设定的作业时间也有所区别,不同作业也要有格式规范。
(三)充分利用作业的反馈与诊断功能,所布置的作业一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并及时引导订正
对于典型错误,要有意识地摘录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以改进教学。对于个别错误要做好面辅。还要充分发挥作业的激励和沟通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还可以通过合适的评语来达到提醒、引导、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达到与学生的对话,增进师生友谊。
(四)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包括培优扶困,内容包括学习诊断、学习矫正、心理辅导等。个别辅导时,要查阅、分析他们的平时作业、单元形成性测试等情况,查找问题所在,做好查漏补缺,对症指导。对学困生要热情鼓励,帮助树立信心和决心;耐心细致指导,既补知识能力的缺漏,也要重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对学困生做到降低起点和要求、放缓坡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学有余力、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为他们制订适合的指导方案,发挥特长,拓展学习渠道。
总之,,“提质增效”是当下的课题,作为教师要不断实践和总结,切实做好、做细、做实常规,向时间要质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在综合能力、核心素养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静.过程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D].2018.
[2]毛海燕.巧用数学练习,提升教与学的实效性[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08):30.
[3]钱炳生.关于优化学困生作业辅导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1(08):69.
[4]况志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