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以“学习任务群”为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形式[1]。学习任务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哪些要点?如何发挥学习任务群在语文课程中的价值?笔者尝试以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教学设计为例,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从任务驱动、情境创设、搭建支架、拓展延伸、科学评价五个方面切入,建构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有效的识字教学。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任务驱动;情境创设;搭建支架;拓展延伸;科学评价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2]。统编教材低年段识字单元将汉字的构字思维和儿童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识字单元的编排集中体现了引导儿童关注汉字构形、构意的规律,从而培养儿童独立识字的能力的特点。识字单元的编排样式与新课标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理念不谋而合。
笔者尝试以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为例,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从任务驱动、情境创设、搭建支架、拓展延伸、多维评价五个方面切入,解构传统识字教学,建构有效的识字教学课堂。
一、纵横定位,设置任务驱动
统编教材低年段识字单元编排情况如图1所示,对比每个识字单元的识字要素,不难发现,识字单元编排的识字要素呈现螺旋上升式推进。
相比一年级上册“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训练要素,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训练要素聚焦在“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上,体现了能力训练的层次性。基于对统编教材识字训练要素的整体把握,,在进行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任务群设计的时候,将以“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自主识字”作为本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总目标。
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将本单元大情境设置为“遨游汉字王国,揭秘形声字”,以“遨游”的生活情境驱动学生在《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等不同语言风格、不同内容主题的课文中识字,带着“揭秘形声字规律”的任务进行识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凝练表达的任务驱动,可以打破低年段识字任务繁重、教学方法机械随意、教学成效低迷的普遍困境。
二、连贯递进,创设实践情境
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3]:整个识字单元的学习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学生在真实连贯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真实连贯的学习情境对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推进合作探究活动、提高自主识字能力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本识字单元的四篇课文:《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在内容上没有聚焦的主题,所以单元情境设计就从识字训练要素上着眼,设置为“遨游汉字王国,揭秘形声字”,赋予学习情境趣味性与挑战性。
在“遨游汉字王国,揭秘形声字”的大单元情境中,任务一和任务二都是学习形声字高度集中的儿歌,在扎堆呈现的形声字中进行归类识字,从而探究、理解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任务三则是在《古对今》《人之初》两篇韵文中识字,运用形声字特点进行自主识字,在实践运用中促使形声字内在规律的深化。任务四是在完成前三个任务的基础上,推进单元识字要素的梳理与归纳,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制作“汉字名片”,通过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在任务四中,运用多种形式的综合评价手段,推进语文实践活动的延伸。
四个任务组成了“揭秘形声字”的学习任务群,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探究、理解”走向“运用、深化”,层次递进,符合认知规律。在“遨游虫世界”“快乐课间操”“爱唱学堂歌”等儿童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语文实践,识字训练要素得到了运用和深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落实。
三、推动实践,搭建学习支架
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在低年段识字单元编排序列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学生对于“形声字”处于初步了解的基本学情。因为表征事物的规律性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有相当的难度,所以本单元学习任务的推进,教师必须提供学习支架,以助学生有的放矢——带着实践任务、实践工具在语文情境中进行学习活动。
以《动物儿歌》教学为例,儿歌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共12个虫子旁的字,数量较多,这些字都属于形符相同的形声字,所以本课宜采取形声字归类识字的方法。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递给学生“眼观其形知其意”“耳闻其声知其音”“心猜口拟悟规律”的登山杖,让学生在揭秘汉字规律的道路上有清晰的方向。
教材编排匠心独运,为了能够凸显形声字的特征,低年段教材的识字单元的课文《小青蛙》《动物儿歌》《操场上》《树之歌》《中国美食》等,内容都围绕着“形声字”这一至关重要的识字要素。把形声字归类识字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典型课文时,能够真正把握形声字的内涵,从而在实践中真正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拓展延伸,推动能力迁移
本单元“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两个栏目内容编排巧妙,是对本识字单元识字训练要素的梳理呈现。单元大情境“遨游汉字王国,揭秘形声字”大情境下的“识字交流会”任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对形声字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通过合作探究与小组汇报的形式推动学生识字能力的迁移。
“我为汉字代言”任务由三个学习活动组成,先利用识字单元园地“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栏目,引导学生对单元汉字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深化理解形声字音、形、义的内在联系。“识字加油站”编排的是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的发现”编排已学过的形旁相同的形声字,让小组选择喜欢的汇报内容,制作汉字名片——续编“包”字儿歌或绘制偏旁字族树。最后在小组汇报中评选汉字大师,既是“教—学—评”一体性的贯彻,亦是对本单元识字训练要素的拓展与延伸,目的是利用知识能力迁移的过程达成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科学评价,保障识字成效
评价是下一次教学的起点,过程性评价是保障课堂教学成效的有力条件。新版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4]。
除了注重过程性评价,本单元的评价也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动物儿歌》的学习评价单汇集自评、他评、师评,形成了多元评价结果。在低年段的识字课堂上,提前告知学生评价标准,培养学生以终为始的目标意识。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评价工具,有利于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突出学习任务群的综合性特征。评价的过程亦是反思的过程,借助评价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和反思学习过程,对提高识字教学的成效而言,会形成有力的评价结果,作用于下一步教学的开展。
综上所述,识字单元是低年段识字教学的实验阵地与加速器,以学习任务群为组织形式,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情境创设、支架搭建、拓展延伸、科学评价的教学策略,让识字过程可视化,方能建构有效的识字教学课堂。借助学习任务群建构有效识字教学课堂,关注学习主体、学习过程、学习评价,方能发挥学习任务群在语文课程中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2][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