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学生进行管教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班主任习惯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教,这种管教只能获得学生表面的顺从,为了真正使管教工作发挥应有的成效,教育领域正在强调“正面管教”,所谓“正面管教”指的是一种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新型管教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塑造学生的良好习惯与思维意识。这种管教方法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将以多元正面管教为方向,分析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多元正面管教的实施策略,发挥班主任在管教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能够获得健康成长。
【关键词】正面管教;班主任工作;班级管教;运用
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十分繁琐,除了需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心理、行为进行管理。面对学生的诸多不良行为,班级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展开。随着教育改革以及新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明确指出在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中不应一味地向学生问责,而是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能够获得健全成长。这就需要班主任透彻理解正面管教的意义及特征,基于实际教学现状有效实施多元正面管教。
一、多元正面管教的意义
“正面管教”这一理论来源于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他曾在书中明确指出,正面管教强调的既不惩罚,也不骄纵,而是以和善坚定的教育态度塑造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初高中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生活、学习、情感等多方面都会和家长、教师产生分歧。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与家长普遍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以会使用最简单的惩罚和奖励对学生进行管教。比如在学生成绩表现优异时会给予奖励,当学生犯错或者是成绩不理想时就会惩罚学生。但是在教育研究中发现,以惩罚和奖励为基础的管教方式对于学生的行为、心理等各方面难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产生叛逆、报复、退缩等心理问题。因为在惩罚学生时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做的错事付出代价,并没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对惩罚这一结果并不认可。在给予奖励时主要是教师或家长认为学生在某一方面做出了贡献做出的奖赏,以物质奖励为主,没有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这种奖励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学生作出贡献后内心获得的良好感觉,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比如很多学生会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奖励,会使用不正当手段满足自己。这已然不符合我国立德树人以德为本的教育管理目标。
在此背景下为了培养更多正面积极的优秀人才,一种与传统管理方法不同的管教方式——正面管教,被广泛应用于各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当中。正面管教强调的不是控制学生的行为,而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自主意识,使其能够真正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正面管教不强调学生的对错,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分辨对错,并规范自身行为。比如在班级纪律管理中教师一直强调要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做好上课准备的标准是什么,甚至不知道没有做好上课准备会造成哪些影响。实施正面管教时会先告诉学生如何做好上课准备并指出做好上课准备的必要性,让学生基于自身认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教育方法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的,可以避免学生产生抗拒心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管教,获得行为和意识上的改变,最终促进学生获得健全发展。
二、正面管教的五个特征
(一)与学生相互尊重与鼓励
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一直强调以德为本、以人为本,教师和学生同样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必须要做到相互尊重与理解,才能够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认识到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因为学生年龄小而不重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著名教育学家曾指出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正确的鼓励能够让他们获得健康茁壮地成长,这也就说明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鼓励尊重学生,让学生获得必备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在正面管教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这一原则不断的引导帮助学生,以浇灌花朵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坚持长期渗透性管教
班主任管教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与学生的成长深度结合,所以管教工作必须要在学生认可的基础上长期坚持。比如在开学初期班级会制定很多规则,这些规则需要大家严格遵守,同时教师也需要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班级规则进行调整,使管教工作能够适应学生的成长,并推动学生获得进步。所以班主任管教工作必须要做到长期坚持和动态转换,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将管教工作与日常教学以及班级制度深度融合,实现渗透性管教,全方位塑造学生的行为意识与良好习惯。
(三)塑造学生的社会品格与生活技能
实施管教工作并不只是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成为推动祖国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交往技能,比如在中学管教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教师不仅需要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实施管教,还需要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了解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结合社会发展中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实际问题展开个性化教育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获得良好的社会品格与生活技能。
(四)让学生获得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完全不同的优缺点,作为班主任应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仔细观察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学生的差异实施针对性管教,找到最适合学生的管教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接受管教,并在管教中获得健康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从思想层面改变原有的管教方法,坚持以生为本,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从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管教,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有效鼓励学生与教师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教师的管教和指导。
(五)给学生提供归属感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学校的归属感也会逐渐下降,初高中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主要来源于同学和教师,比如融洽的班级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都会让学生产生归属感。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过于威严的教师形象和复杂沉重的学业负担都会影响学生的归属感,导致很多学生发自内心地抵触教育管理。为了使管教工作发挥应有的成效,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产生归属感,让学生把教师当做家人,敞开心扉,才能够更加科学地指导学生,从行为、心理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管教。
三、多元正面管教措施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群体情感纽带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情感意识,对于事物也有了一定的判断与认知能力,实施正面管教时应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让学生产生归属感,确保学生实施的正面管教,能被学生所接受。建立情感纽带之后,学生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班级努力奋斗,同时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感情也会更加深厚,上课学习时会更加主动。与学生建立情感纽带的方法如下:(1)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应对遵循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原则,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站在亲人朋友的角度与学生构建情感纽带。(2)发掘学生的个性优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因此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身优势。比如上课时经常会有不由自主哼歌的学生,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爱唱歌的优点,与音乐教师沟通,在音乐课堂中给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赏识,主动遵守班级规则。(3)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面管教,但管教方法需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当众批评或惩罚学生,而应私下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错误,使其认识到犯错的严重性,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与认同感,为双方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强调启发式教育应用,深入学生内心世界
进入中学之后,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大量的学习任务很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学习困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也难以实施高效的班级管理,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启发式教育,深入学生内心,从根源解决问题。启发式教育实施方法如下:(1)讨论交流。在管教工作中,教师应秉承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尤其是在面临班级重大决策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参与权。比如制定班级规则时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尊重学生的看法和意见,根据学生的个人认知以及行为原则制定班级规则,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班级规则制定的意义及标准,自愿遵守班级规则。(2)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错误。在学生犯错时,教师不应直接指责学生,而是与学生进行沟通,运用沟通启示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错误。针对部分比较内向的学生可以向其提问,让学生主动开口。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正面管教作用。(3)树立良好榜样。班主任不仅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同样也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以自身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合理运用激励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给予学生正面激励,才能够使其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接受教师的管理指导。在传统的管教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基于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奖罚控制,这使得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十分被动,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接受班级管理,教师应采用激励性教育,突破传统管理中存在到不足。实施方法如下:(1)发自内心地认可学生。在实施正面管教是对学生进行激励,并不只是简单的奖励和赞美。比如此前学生考试成绩较好时,教师会说:“这次进步非常大,我为你感到高兴。”虽然教师采取的是正面激励,但是对学生而言反而是一种压力,学生会认为教师只是因为自己成绩进步感到高兴,如果下次不能取得进步了,那么教师就会不高兴。所以教师在激励学生时,应结合学生的表现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你这段时间得努力我看在眼里,不过我们也获得了回报,辛苦了,下次继续努力。”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让学生对自己的付出产生信心,也能够让学生发现,来自教师的认可和鼓励。(2)运用积极向上的批评与奖励。正面管教强调的是积极向上的指导,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管教时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树立良好的改正态度。比如在处理学生矛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指出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寻找改进方法,随着促进学生获得健全的人格与行为态度。
总体来看,正面管教这一管理方式在我国应用时间较短,但是对中学班级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实施多元正面管教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意识行为的成长,共同构建良好的班级活动,主动参与学习交流,促进学生获得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彭淑芬.不惩罚,不娇纵——运用“正面管教”处理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8):115-116.
[2]丁继慧.正面管教理念下的惩戒教育初探[J].中小学班主任,2022(1):78-80.
[3]吴谊文.践行正面管教做幸福的班主任——浅谈“正面管教”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2(4):67-69.
[4]毛艳霞.正面管教:一种基于鼓励的课堂管理新模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