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评价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激励、引导的重要作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我们明晰了教育评价改革的新特征、新趋向。在大力倡导劳动教育的大背景下,顺德区凤翔小学基于劳动教育,对教育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力求通过有温度、有活力的多元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
【关键词】劳动教育;多元评价;全面发展;新时代小学生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方案》明确了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根本标准,着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然而,在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评价中,广泛存在唯分数、唯升学、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顽疾。基于劳动教育推行的大背景,顺德区凤翔小学开展了系列劳动教育实践,并对教育评价体系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以便更好地发挥学校培育、健全人的价值和功效。
一、基于立德树人,以“八JING”为评价体系的基石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时,,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本着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凤翔小学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入手,积极构筑“八JING”评价体系,尝试通过评价促进学校教育的高品质发展,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凤翔学子。
“八JING”评价体系由八个字组成:净、静、敬、竞、境、晶、精、菁,各字的内涵如下:
净:环境净,衣着净,心灵净;
静:言语静,行为静,心绪静;
敬:尊师长,爱学友,畏自然;
竞:求进取,崇一流,与时竞;
镜:行且思,学比照,时警醒;
晶:广博彩,内外修,晶生辉;
精:勤业精,细心琢,出精品;
菁:求美好,精雕琢,成大器。
审视“八JING”评价体系的内核,我们会发现它破除了“唯分数”“唯结果”的评价顽疾。从“净”到“菁”,体现的是从行为到品性的升华;从“环境净”到“心灵净”,从“言语静”到“心绪静”,从“尊师长”到“畏自然”,从“求美好”到“成大器”,体现的是不断追求卓越品行的过程。“八JING”评价的内容、形式、要求逐级递增,迭代升级,无不体现了对学生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过程性要求及评价标准,这也是一代又一代凤翔学子的奋斗目标。
此外,学校还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进行“小小劳动之星”、“整理小达人”等活动,让“八JING”评价体系渗透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优秀的学生能不断挑战新境界,让后进生能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强调对个体的多维认可度,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花期”,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在特定阶段淡化不同个体之间的对比。
二、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促评价方式多样化
近年来,凤翔小学着力进行课程改革,充分地挖掘学校课程的各个要素,探索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能力、动手能力,促评价方式多样化。
我们探索的学科融合课程涵盖六大课程领域——语言文学、思维探索、艺术审美、信息技术、体育健身、品德社会;包括三大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在学科融合体系下,我们减少“分数”的权值,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情境性,丰富知识的体验性、综合性,探索学生各层面的表现性、增值性评价。
下图以“种植彩色棉花”劳动实践为例,在此次劳动实践中,劳动教育与数学、语文、科学、美术学科融合,学生经历棉花的“种植—收获—展示—运用”,教师可以多维度地评价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记录与统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信力等,让评价得以真实有效地发生。
同时,通过评价,得以发现学生各项能力的薄弱点,进而为后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铺垫,作进一步指导。
三、劳动教育与家教指导融合,让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的评价中,学校是评价的主场,教师是评价的主体,但最全面的评价,应是教师、家长、同伴综合参与评价,也应让学生本身成为评价的主体。
随着家长文化层次的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评价方式显得日益重要,凤翔小学通过多种方式,促使家长积极参与教育和评价。如组织班主任编写《凤翔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每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通过一个月的时间,指导家长评价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并引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在家庭作业的协同评价中,引导家长除了关注答案的正确、错误,要更多维地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完成态度、字体美观度等;
除了家长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我们还创设条件,让教师、同伴参与进来,即学生由被动接受的评价,逐步变成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评价主体可以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同伴进行评价,还可以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劳动实践“种植彩色棉花”为例,自我、同学共同参与评价,让评价主体更多元。
如此一来,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了评价主体中的重要一员,在平等、民主的互动氛围中,更能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
在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过程中,凤翔小学全体师生、家长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在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引领下,教师、家长正在逐步改善唯分数论,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和未来可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共同助力。
教育是一门温暖人心的艺术,学校希望给予“花朵”们以最温暖的阳光、最滋润的雨露、最清鲜的空气,让成长成为最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