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心理也日渐接近成人化,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班主任要想顺利地开展班级德育教育工作,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取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与心理上的障碍,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关键词】高中阶段;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交流沟通
高中生的教育与班级管理更加复杂,学生身体和心理都接近成人化,在日常的班级德育教育中,面对学生行为习惯上出现偏差或者犯错时,班主任要能够妥善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取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与心理上的障碍,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一、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
学生的偏差行为往往不是一两天而是长期形成的,他们已经过许多班主任的教育,因而这些学生一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学生往往不会轻易地承认自己存在错误事实,而是极力否认、甚至狡辩。假如,班主任在没有任何了解的基础上,就盲目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会陷入不尴不尬的局面。
班主任要能及时地掌握行为习惯偏差或者犯错学生的思想,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摸清学生思想的脉络,才能理解学生的行动根源,才有了教育的基础和根据。这些学生往往心理比较寂寞,需要有人交流,需要发泄和疏导。班主任疏导好了,学生的心里舒畅了,也就不会犯错误了。有时,学生并不是不知道自己是在犯错,只是心里不舒服、烦闷,需要发泄。此时,这些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和鼓励。
同时,班主任要懂得耐心倾听学生想法。行为习惯偏差学生犯错后,自然会知道班主任要找他们谈话,往往会用撒谎的办法掩盖事情的真相,甚至编出很多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找学生谈话时,他们表面上在听班主任教育,思想上可能并没有接受。班主任耐心听,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能让学生宣泄自己的情绪,抓住学生的错误点,找到谈话教育的切入口。学生如果是说谎,总会露出破绽。班主任耐心倾听的过程中,还可以思考出更好的更多的教育方法。
二、处理事情讲究方法策略
班主任一味地批评学生,只会造成学生有更多的逆反行为,特别是在学生犯错后,班主任在不了解事实之前,批评只会让学生对你不服,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在“冤枉”他们。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要了解事实,以真相来引导学生面对真实的自己。学生面对批评时,有的知道自己犯错,而有的却不知道。班主任在批评学生之前,应该给学生一个申诉的机会,否则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不信任,批评的最终目的不是教训学生,而是让学生敞开心扉,面对自己的错误,面对真实的自己,这样的批评教育才具有意义,更能帮助学生改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明白这不是批评,而是在帮助他们进步成长。
首先,批评学生要有度。不能每天都因为芝麻大点事情就批评学生,学生总是被批评,心情肯定不好,哪还有心情学习。在学生的眼中,如果班主任成了一个唐僧似的念经说教的人,他们又怎么会从心里喜欢班主任,甚至从心里喜欢所教的学科。因此,班主任批评要适度。
其次,批评要就事论事。如果学生确实犯了严重的错误,那为了他们能够认识到这样的错误,为了让他们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适当的批评是必要的,要针对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来就事论事的批评。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写一份检讨,让他们阐述一下自己做的事情为什么是错的,以及以后如何做得更好。
再次,批评要注意场合。场合要适宜,不能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也要顾及到被批评学生的自尊心。比如,学生正在上课的时候,就不适合批评,因为会容易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包括在全班面前,会严重损伤该生的自尊心,最终有可能该生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最后,批评要注意言辞。这又回到学生自尊心的问题,如果班主任说的每句话都成为一把利剑,插入学生心中,那这样的批评效果是非常不好的。班主任的批评是为了学生认识错误、避免错误,要始终记得这样的目的。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行为习惯偏差的学生往往偏差行为较多,如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爱吃零食、不讲卫生、不尊敬师长……如果事事找学生谈话教育,时时找他们教育,他们会感到烦,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很差。同时,班主任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像自习课小声讲了一句话,偶尔有一次没交作业等等这些小问题尽量宽容,有时只要一个教育的眼神就行了。这样反而会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大度,产生不好意思再犯同样的错误的心理。
同时,行为习惯偏差学生往往在班上学生群体中地位较低,他们更需要班主任的表扬,需要在同学中提高自己的地位。每个人都会有优点,班主任要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在班级中进行公开的表扬,会让学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班主任的公正,更能树立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这也为以后对学生的教育打下感情基础。班主任不停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会让学生的优点不断地被强化和被放大,也能在班上形成舆论监督的氛围,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学生的优点多了,偏差行为或者犯错自然就少了,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班主任不能将注意点全部集中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更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尤其是班级中行为习惯偏差或学生犯错的时候,班主任要能给予学生更细腻的关爱、更及时的关注。真正用心去润泽学生的生命,用爱去呵护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磊.当前高中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
[2]张淑营.鲍建仁.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J].中华辞赋,2019(2).
[3]唐德春.高中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研究[J].好家长,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