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不管是学校、社会、家庭都应该引起重视。而作为小学班主任,其责任和使命感更强,应在进行班级管理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前言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作为小学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中德育教育应用的重要性
首先,把道德教育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可以促进教学目的的达成。对小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小学的时候,孩子年纪过小,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价值观作为基础,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未来。而把德育教学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则可以达到小学的教学目的。
其次,将道德教育运用到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也是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二者的教育目的都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而要提高这种教育目的,就必须要有道德教育的参与。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道德教育,既有其必然性,又有其内在的联系。
二、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中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通过与学生交流
目前有些学校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只在平时的课堂发言和评比中,老师们会叮嘱学生们要做好学生,但在日常教学中,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成绩和考试上,这就造成了学生们表面上对老师言听计从,实则明知自己有错也不改。这种现象的产生,表明了师生间的沟通不到位,对老师不能真正敞开心扉,不能互相了解。师生交往的目标在于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要以师生间的互相理解为前提,通过与学生的交往,加深对学生的亲切感,使之能够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每个星期五的下午给学生们安排一次每周的例会,与之讨论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又或者是因此而有感而发的经验总结等等。另外,学生还可以提问,在学生提问之后,老师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何进行解决。对个别调皮捣蛋的同学,老师可以定期地和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他们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是否有什么问题。老师在学生打开自己的内心之后,要用温柔的口吻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老师不能只训斥,要有包容,要有耐心,要让他们明白老师是真心为自己好,也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有出息。
(二)教师以身作则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大,班主任和学生相处时间久,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首先,老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增强自身的品德,从而影响到学生。老师要以老师的行为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老师的工作是传授知识,传授做人之道,因此,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而不是去费尽心思地去教,那样才能事半功倍。比如,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琐碎的事情来影响学生。在大清扫期间,有不少学生会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老师可以积极参与到清扫工作中,充当一个模范,或是发现地上有垃圾,老师会主动弯腰将垃圾捡起来丢入垃圾桶,让学生自觉地保持清洁。在人际关系方面,老师要充分展现互帮互助、礼貌温和的姿态,言谈举止要亲切得体、真诚大方。从穿着上来说,老师要做到简单、大方、整洁,这是学生们能看到的,也会慢慢地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和性格。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也是其工作的基本准则。在信息时代,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对素质教育,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转变过去的权威,避免打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没有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存在着制约作用。许多同学在课堂上的集体意识不强,对班上的事情也不感兴趣,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对这种类型的学生,班主任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抱有成见,要加强与他们的交往,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和想法。在工作中,要多从自身寻找问题的根源,设法取得同学的信赖,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在管理方式上,要对班级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利用没有集体意识的同学担任班委,通过强制的手段,使同学们更多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从而形成集体意识。比如,在班上,有一名平时很少参与集体活动的同学,对于各类集体活动也都是回避,班主任不能把这个同学当成“另类”,要耐心地引导。
(四)加强学生实践活动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教学,还要注重实践。学校要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而小学生对什么是对是错,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还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为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受到不良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场所,以达到学习的目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变成实际操作,从而加深他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到书本所没有的东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都有很大的作用,为此,班主任必须实现德育目标的转换,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正确认识道德教育的价值,从而有效地提高其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晓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中德育教育应用研究[J],2021.
[2]王敏.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中德育教育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