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在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并鼓励学校放开手脚,大胆实践,根据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对心理辅导的各种形式、方法、技巧加以运用,创造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运作规律的经验。正念入校作为心育的新方式符合当下社会需要、学生需要乃至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需要。通过正念进入校园以及正念教育营造“处处有觉察”“时时有滋养”“事事有接纳”的校园氛围。通过此活动的探索能够丰富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也给目前“双减”政策下的教育带来积极的变化。
【关键词】正念;学校教育;家校共育;“双减”政策
2019年中国心理学会正念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制定并发表了《正念干预专家共识》用于规范正念在我国的研究、实践、教育宣传工作, 2021年正念训练首次被纳入(广东省)心理治疗医保目录。正念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方法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因此将正念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且以正念训练开拓更多适应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手段,探索融入正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式,便显得至关重要。
国外很多研究证实了将正念方法用于青少年的可行性,如国外学者Semple等人采用MBCT-C在校园中对儿童进行研究,发现正念组的而已注意力、学业成绩均有显著提高,问题行为也得到乐明显改善。以情绪觉察和管理为主题的正念课程InnerKids、以注意力和学业成绩为主题正念课程Attention Academy Program(AAP)以及MBSR和太极结合起来的课程、.b课程、MindfulKids课程均发现正念组的青少年相对于不参加正念训练的青少年在正念水平、心理弹性上有显著提升,且对于情境改变能够更好地调整反应,欣喜的是大部分的学生报告了他们从正念训练中获得益处并有74%的同学希望未来能够继续练习。
我国在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并鼓励学校放开手脚,大胆实践,根据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对心理辅导的各种形式、方法、技巧加以运用,创造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运作规律的经验。《纲要》等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和支持,鼓励我们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道路。鉴于正念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将正念融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的,也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积极的变化。
一、理论基础
(一)正念的心理机制
正念强调对此时此刻内外部刺激的持续注意和不批判接纳。在正念冥想练习的过程中, 个体的感知觉敏感性和注意、记忆能力以及情绪状态、情绪调节能力会发生改变。那么认知能力的变化则会改变个体对内外部刺激的初级和高级加工方式,而这种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对于维持个体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存在抑郁、焦虑和注意缺陷群体的身心健康极其重要。
(二)脑的可塑性
当前脑的可塑性研究与应用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即对脑进行研究从而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正念练习者和普通人在神经生理活动和脑功能及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如正念所导致的额区α波的不对称性可能就是它增进个体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等临床功效的神经机制之一,正念训练中大脑θ波和γ波的变化说明, 正念可以调节大脑神经电活动以促进个体的注意、记忆和学习。
二、学生、教师、家长的需要
(一)学生的需要
1.身体放松的需要
身心放松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往往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比如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挑战,学习难度不断增大的挑战,这就需要青少年调用更多的资源来适应这些挑战,而得不到放松和支持的学生易处于应激的状态,通过正念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放松,并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2.人际交往的需要
青少年的交往环境比较局限,交往圈子比较小,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在与同伴,老师,家人相处时易产生冲突, 而正念训练课以通过觉察、接纳以及慈悲冥想等技术帮助青少年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从而进行自我接纳与接纳他人。
3.培养心理品质的需要
青少年的学生在“双减政策”之下,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更高效、自主学习,他们需要的是积极地投入学习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专注于每一时间段的学习。而正念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培养有益于转变的心理品质,如专注力、善良、慈悲、喜心等心理品质。
(二)教师的需要
1.减缓职业压力需求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由于学校却没有为教师提供足够与之相应的支持和心里援助,有超过半数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超三成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近两成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少部分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通过正念训练可以帮助教师减少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并改善身心状况,更有效应对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和认知挑战,也能更快地从工作压力中恢复。
2.减少心理资源消耗的需要
一线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情绪以及对环境的关注,这些性质决定了教育工作需要在工作中有更高的情感和认知的投入。教育工作者需要提升心理灵活性,情绪调节能力和关系管理技能等。正念减压训练可以帮助教师减少自动化的思维模式出现除此之外能减轻教师的主观压力感及职业倦怠感。
(三)家长的需要
1.家庭养育的需要
在一项父母正念养育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中发现,父母正念管教完全通过影响青少年自尊水平影响青少年的抑郁状态,正念养育和关注当下部分通过影响青少年自尊水平影响青少年的抑郁状态。
2.缓解家长压力
考试的不仅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之外,同时也会给部分家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焦虑的情绪,同时家长也承受了来自生活和工作的方面的压力。中学生家长缓解压力的方式比较局限,求助渠道窄,社会支持力量弱。当家长存在压力或者压力很大时,少部分家长会主动和孩子交流,一些家长会向亲戚、朋友、同事倾诉,但大部分家长选择了自己独自承担压力的方式,这样很难将压力缓解,甚至会愈加严重。进而使其增加幸福感。家长可以通过正念减压训练,在面对压力主动进行调整,学会放下与接纳,摒弃消极应对,减轻感知压力,增加幸福感。
三、活动目标
(一)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增强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心理健康的意识,增进学生对心理健康常识的了解,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培养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积极思考,成为更加积极向上的人。
(三)增进学生对正念的了解,培养觉察自我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活动过程
(一)前期做好正念相关知识的宣传
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做好正念入校的宣传工作营造正念的校园氛围,利用初三楼的宣传栏和各个班级的宣传栏,通过张贴海报的形式展开“正念学习和生活”的宣传工作,同各班心理导师一起集思广益,向同学们传递正念的思维方式。以创建一个更有觉知、更有韧性和更善意的校园文化,为师生普及更多有关正念的小知识,把正念渗透进华附师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人了解正念,知道正念能增加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提高注意力和增强认知能力、学习社交和情感管理、增加有效的自我调节等,体现“正念进校园”的主题,力求让师生认识正念、学会正念。
(二)趁热打铁召开教师交流会和家长讲座
以 “正念教育进校园”为主题展开心理教育活动,定期为教师提供心理服务,并请专家教授到校讲解“双减之下教师如何做减法”的教师心理讲座,教师讲座将从宏观到微观的层面向教师讲解校园正念的必要性。加强对班主任进行心理支持,班主任是各科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担负着学生全面的教育工作,和学生接触最多,能够全面关心、照顾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和生活,结合学校实际,特设正念心理讲座以及对班主任教师的正念培训。
其次是加强对家长的育儿辅导,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也就是“双减政策”。“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在“双减”大背景下,还是有少部分家长仍对自己的孩子存在教育上的焦虑和压力。“双减”不减责任,不减家长,但为何家长依然焦虑呢?这就需要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因此以“家校共育盛会”为主题,以“双减”之下如何做“佛系”家长心理讲座呈现,并请专家在较为学术的氛围中使家长深化对正念教育的认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为帮助家长缓解“双减”焦虑,学会正念养育,积极科学“鸡娃”。
通过各种宣传,教师和家长知道了如何用正念的方式进行教育,如何正念的生活,让学生从“忙于学习生活”转向为“享受学习生活”。
(三)定期正念干预,促使正念常态化发展
在与家长和班主任等教师沟通后,“慧养我心,正念校园”活动主要在初三年级进行了实践,在实践之前,科学地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以正念学习和生活为主线,制定了“正念校园—慧养我心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初三正念练习进行规划和设计正念音频。正念练习内容共8个主题涵盖了学生的学习辅导、人格辅导和生活辅导,分别是:正念基础练习、提升专注力正念练习、面对挫折正念练习、相信自己正念练习、亲子关系正念练习、考试焦虑正念练习、正念书写练习、慈悲冥想。我们通过录制微课对初三年级统一进行正念入校的宣讲,并通过广播在晚修时间播放5分钟的正念音频,当正念音乐准时响起,全体学生跟随着正念指导语用正念的方式去觉察、放松、专注于当下。等再睁开眼睛,不少同学都觉得正念练习后更加轻松,学生们的疲惫感也被消解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心态也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此外,还展开“正念笔记”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该活动,
同学们可以及时填写正念自评表或者写下自己在正念结束后的感受和想法,“正念笔记”的方式利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本次活动形式多样,我们还增设的“我的正念生活”漫画上墙的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多元的情绪、情感表达途径,畅叙其心中所思所感。在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的同时,更旨在让同学们借此机会对自我觉察,正念以及心理学这一学科有更立体的认识。
目前正念减压训练是学校正念干预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本活动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正念干预应用于实际的校园情景,并展开一系列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的活动,为考前心理辅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做了一定的补充和完善。通过推广宣传,增强师生家长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储备,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厚内涵,且参与本次活动的学生、家长、教师反馈的结果显示他们对正念课训练以及正念入校的活动接纳度率很高。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很多学者对于正念研究时将其方法已剥离了正念的宗教色彩,但仍然会有家长、教师、学生群体对正念存在误解和担心,因此在介绍时应当以科学恰当的方式如通过引用文献或书籍对其进行科学阐述。以往大部分中学在初三阶段并不设置心理课,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少之又少,心育活动大多以心理讲座和心里团体辅导等形式,这些形式都是以某一个专题为主,集中疏导学生的某一类问题,但存在的最大缺点是耗时长且辅导的次数不多,并不能如春风化雨般滋养学生的心灵,但对于学生来说初三这个重要人生转折点其实更需要心理调适和心理支持。因此学生对于学校心理工作者引导正念训练接纳度很高,本活动中的正念训练时间均为五分钟左右,旨在用“最短”的时间起到滋养学生心灵的效果。本活动通过学校心理老师录制的正念训练音频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体验不同的心理辅导,且即使没有心理课,也能从自己的正念笔记中看到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变化,并能自助调适。需要注意的是正念音频非常注重指导语的语调,音色以及背景音乐。因此在学校进行正念训练时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指导语的选择,音频的配音和录制,若要让学生接纳正念冥想练习,以及让正念冥想练习对学生和教师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先需要参与学校正念练习的指导老师是这项正念练习的正念相关科研工作的创建者或者是经过专业正念训练并获得资格认证的指导者,或者要对正念干预和青少年心理训练方面具体丰富的经验的指导者进行引导。
【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基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校共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ZXDY089)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惠州市第一中学,袁建群,Email: 5109556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