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尽销云雾照乾坤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本文参照主题先行这一文学创作的方法,用“太阳阵”把文字转化成图示,围绕诗歌主题或主旨来梳理诗句,从而达到读懂诗歌、准确把握诗意的目的。

【关键词】“太阳阵”;诗词;主题先行

诗歌,从来都是高考备考的“心头大患”。由于其文本的特殊性、表达的独特性、题材的陌生度、年代的久远度等,造成诗歌鉴赏教与学的重重困难。我们都知道,读懂诗歌是鉴赏诗歌的前提。其实,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读懂诗歌有效的方法,比如:知人论世、抓标题、分题材解读、看注释等等。但是,在实际阅读中,很多学生借助以上的方法还是不能够很好地读懂诗歌。也有一些专家和老师,从更高的层面出发,对“诗家语”进行解读,试图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的确,“读诗先明诗家语”。“诗家语”是对诗歌语言特征的高度概括。古代诗歌语言是形象化的语言,具有形象化、陌生化、跳跃式的特点。然而,绝大部分学生的语言功底并不足以支撑这么专业的解读。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诗歌短小精悍,内涵丰富,自成一体。即便是短小精悍,诗歌的创作也要遵循一定的结构之道和结构之技。诗人总要围绕某一主题和话题来写诗。从这个角度来看,用主题或者话题来统领内容,便能很好地读懂诗句。结合篇幅短小的文本特征,诗歌解读反倒成了所有文本当中难度最小的了。

先以杨万里的《日出》为例。

日出

[ 南宋 ] 杨万里

散云作雾恰昏昏,收雾依前复作云。一面红金大圆镜,尽销云雾照乾坤。

思考:有几句在写太阳?有几句在写日出?

诗歌的标题是“日出”,那么整首诗应该是围绕“日出”这一场景来进行创作。然而我们发现,“散云作雾恰昏昏,收雾依前复作云”二句,似乎不在写太阳。句中涉及到的写作对象有云和雾,并且对云和雾的状态做了描写。再往深一层去想,“恰昏昏”实际上描写到的对象应该是“天空”,那么,这跟“日出”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用“日出”这一主题来统领内容,就可以明白:云和雾构成的恰昏昏的天空便是日出前的场景。也就是说,写云、雾以及天空,都是为日出做铺垫的。依照这种思路,“一面红金大圆镜”中的“大圆镜”便不是真真的大圆镜了,也应该与“日出”相关。“尽销云雾照乾坤”中,“照乾坤”当然是直接在写“日出”,然而还是离不开“云雾”的烘托。由此,我们可以用图简单地梳理诗歌的写作思路:

笔者把这种用主题统领内容、梳理诗歌写作思路,从而帮助准确理解诗意的图示,称为“太阳阵”。读诗的时候,基本上可以从标题切入,找到整首诗的写作核心,再梳理出诗句如何为这个写作核心服务的,就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大意了。文学创作中,有一种创作手法叫“主题先行”,它也是一种写作观念、文学观念。从文学创作者来说,他心里一定非常明白想要说什么,才去落笔写作。事,他要写这个故事,他肯定对这个故事有某种感受,一定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说故事的过程当中加以表现。主题先行,这是必然的。“太阳阵”可以说就是“主题先行”的形象表达。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 唐 ]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思考路径:

1.本诗的写作对象是什么?

从标题切入——李将军?书斋?

2.每一句诗是否围绕这个对象来展开?

树、蝉、秋巷、朱门、闲居、墨竹画、香、书架(书)、侍儿、野客、英雄传等,与书斋或者李将军的关系是什么?

3.本诗想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借写书斋来烘托李将军的形象。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二句,跟书斋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此二句点名了李将军居所即书斋所处的环境,虽为“朱门”,但这个环境远离喧嚣,静谧闲适。“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写墨竹画,写焚香,写一架子的书,这当然是书斋内部的陈设了,直接与书斋相关。“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二句,是从“人”的角度来写,书斋中的侍从,尚且知道礼数,更不用说书斋的主人了;而“野客”可以自由吟哦,狂放不羁,不受约束,则可以看出书斋的主人李将军在此与志同道合的友人高谈阔论、吟诗作对,好生自在!这两句借两个(种)人侧面凸显李将军的形象。“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便直白了许多。李将军所喜爱的书籍,透露出他的远大志向和理想——欲立功勋。梳理一下,整首诗借书斋来塑造李将军志趣高雅、志向远大的伟大形象。无论是写书斋还是写李将军,都借助了很多物(人),通过正与侧的角度和手段来进行。用“太阳阵”来呈现,如下图:

高考设置了这样一道题: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要完成这道题目的解答,可以借助上面的“太阳阵法”,思考每一句诗是如何围绕李将军来展开,即每一句所写的对象与李将军有何关系。再辅以诗词鉴赏相关的专业术语——侧面烘托,就可以较好地答到要点了。

陆游的作品《苦笋》,写作思路与上一首诗有相似之处。

苦笋

[ 南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释】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魏征和唐太宗: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难点在于“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的理解。不是写苦笋吗,为何要写魏征呢?原来,写魏征是因为他与苦笋有相似性。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所以,写魏征还是为了写苦笋。对“约束儿童勿多取”的解读,在选择题的选项中,表述成“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这个理解是错误的。那么应该怎么理解呢?既然喜爱苦笋,那不应该嫌弃苦笋口感苦涩呀。我们回到诗题“苦笋”,这应该是咏物类的作品,咏物诗往往将所咏之物人格化,寄寓某些情志与追求。再与上句“我见魏征殊媚妩”,苦笋已经和魏征关联起来,具有人格化的特征了,据此类推,此句旨在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

我们再来看一首比较有难度的作品。

寄江州白司马

[ 唐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漫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释】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④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本诗有没有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的诗句?本诗想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诗歌后的题目有这样的提示: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我们可以据此判定,这是对白司马的委婉劝告。“莫漫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二句,是直接表达诗人情感态度的诗句,他劝告友人,虽然你现在境遇不好,但是你也不要消极地沉迷在佛道之中,你要相信,平步青云依旧是你的人生方向,你的前途仍然会一片光明。那么,前面几句应该如何解读呢?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杨巨源作为白居易的好友,此时也写诗遥寄,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劝勉。

首联先写对朋友的问候。你在江州是否平安呢?慧远禅师的东林寺是否值得一住呢?问是否住得,其实是想说住不得,劝告朋友不要意志消沉,消极避世。这一问又暗含着对朋友的劝告。

颔联写听闻中的白居易所在江州之景。听说湓江蜿蜒,似飘飞的衣带;庐山的众多山峰中,又以香炉峰最为秀美。这两句也是隐含着对朋友的劝慰。我们知道,很多仕途失意的骚人墨客,可能会转投山水美景的怀抱,寄情山水,消遣排解心中的愤懑抑郁之情。结合整体的写作意图,诗人很可能在劝说白居易,美景虽好,也不要沉迷其中,不要忘了,你还有远大的前途哦。

颈联由写景转到写人,写白居易此时的境遇。离鸿、病鹤都是指白居易。白居易远谪江州,远离亲友,正如离群的孤雁一般。远在江州的白居易如离群的鸿雁,在岁末不得还家,只能与亲友题诗相赠;又如孤独的病鹤一般,只能望向长安的宫阙。为什么望向长安的宫阙呢?说明那是白居易心中惦念的地方啊,他依然有所牵挂和期盼,不应消沉下去。

最后就引出了核心思想的表达——关心、劝勉与鼓励。梳理如下:

李贺的《野歌》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基调昂扬。但学生在理解最后两句时,觉得有困难。

野歌

[ 唐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题目问到: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学生的疑问在于:寒风怎么会变成春柳呢,而且每一条春柳都是烟濛濛的样子?写这个春柳目的何在?

我们很容易被“男儿屈穷心不穷”一句吸引,这一句力量感十足,虽然处境困顿艰难,但是诗人直抒胸臆,志向高远,无所畏惧。前面四句扣住“野歌”来塑造人物。拉开山桑弓,射出鸦羽箭,弦响而箭飞,高空衔芦疾飞的大雁应声跌落。这是多么敏捷的身手和高超的技艺啊!黑色粗麻布衣肥硕宽大,迎着呼啸的北风,饮酒高歌,直到暮色降临。刚毅不屈、潇洒不拘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所有的描画都是为了“男儿屈穷心不穷”这一主旨的抒发。包括寒风与春柳。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迎来的应是春风和煦枯柳拂绿,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同样,最后两句的理解也应与“男儿屈穷心不穷”这一主旨保持高度一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太阳阵”法,教师可以借助“依情设景”这个环节,让学生自选一种心情/感情(愤怒、忧愁、愉快、悲痛、愤懑、喜悦……)来表达,并说说为了表达这种心情/感情,所借用的事物或者手段。

诗家语,反常、精警、含蓄,诗歌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然虽高于生活,却也源于生活,所以,“人之常情”是不变的,可琢磨的,变幻的只是表情达意的方式。“太阳阵”尊重创作规律,是解读诗歌的直接路径。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