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促使教师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实施德育教育。本文将把握“千年花乡”的背景,立足学校的特色项目“享阳花开”班级文化建设,从“优化生长土壤”、“遵循生长节奏”、“灌溉生长养分”三方面阐述如何践行“花香育人”,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关键词】享阳花开;花香育人;效果
总把老师比作园丁,春耕夏耘,承星履草,付出的辛勤劳动只为让幼苗枝繁叶茂。育人如育苗,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精心灌溉,方能培育出类拔萃的阳光少年。
一、优化“生长土壤”,以“花品”育人
教育是一门奇特的艺术,以学生身边的环境、周围的情景、丰富的集体生活为依托,是德育教育工作中最微妙的方法之一。
教室是师生之间的重要传道之地,是教育人的一个重要阵地。它主宰着学生“呼吸空气的质量”以及“生长发育的土壤”,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意蕴和良好的班级氛围,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自身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阳光、温馨的教室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其次,班级内涵建设是一个系统建设,所包含的习惯、精神风貌、学习风气直接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正常性。因此,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在教书育人体系中承载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优化“生长土壤”,让学生能受到环境文化的浸润?以本校特色项目为例,可以把班级打造成风格迥异的“花香班级”,每个班级有属于自己的一种班花。师生根据不同花卉的特点、象征意义,共同设计符合班情和极富特色的班级口号、班级精神、班徽、班歌、班级吉祥物。开辟特色鲜明的班花文化墙,让墙壁会“说话”,能微笑,会育人。设置特色鲜明的花香班牌,收录阳光少年的笑脸,彰显花香班级魅力;设立“我与班花同成长”板块,以班花精神激励阳光少年;利用花香班级量化评分表,促进阳光少年探求向上;开辟花香班级“阳光作业展”,以榜样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
物人合一,以花香环境育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行为习惯、精神风貌和学习风气等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的内心在缓慢的感知和思想的渗透中得到改变。因此,创设一个和谐良好的教室环境,以优秀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有助于推动班级建设和内涵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借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无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遵循“生长节奏”,借“花期”育人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学生的成长发育阶段特征与植物的生长一样,有它特定的、明显的规律。因此,教育需要遵循其内在成长规律,确保学生朝着正确的成长方向发展。
播种——耕耘——收获,这是培育幼苗的过程,任何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行为定会碰壁。育人不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吗?学校可以结合劳动教育,开展“播种”月、“耕耘”月、“收获”月活动,以花感人,以花育人。在“播种”月中,组织学生到学校“向阳园”种下属于自己的种子,期待成长。教师要及时抓住教育的时机,在学生心中播种相关行为习惯的种子,教会学生认识何为正确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对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阳光习惯养成计划表”,明晰良好习惯养成的方向。在“耕耘”月中,教师也可把握学生“照顾”幼苗成长的教育契机,让学生体味护花过程中所需的努力与坚持,明白自己的习惯养成同样需要恒心。避免一昧的说教讲理,让德育工作彰显无声胜有声。在“收获”月中,可以举行育花心得分享暨阳光习惯表彰大会等活动,组织成功把花苗培育长大的学生分享自己的育花心得,也可以让失败的同学谈谈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与此同时,全体同学对照自己在“播种”月播下的“习惯种子”,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达到共同促进的效果。
一个学生就是一株花苗,只顾达到教育目的而逾越学生的发展规律,最终只会自食其果。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要尊重、要陪伴、要赞赏、要引导,把握其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道德情操,进而解决学生道德教育的难题。
三、灌溉“生长养分”,用“花香”育人
学生在进行丰富德育活动时,张扬个性,树立自信,完善人格,憧憬人生,逐步感悟,达到体验、明理、实践,最终提升德育的实用性。因此,绚丽多彩的花香活动相当于学生成长中的必不可少的养分。
(一)在活动中感悟
利用丰富的活动,促使学生形象直接地感知新鲜事物,引发情感萌动,自悟人生哲理。需要指出的是,活动执行不以课堂知识为依托,不以书本知识为依托,不以专题为依托,而是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依托,对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开展有效的探究,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学生生活于千年花乡,琳琅满目的花卉可谓伴随着每天的生活,它既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主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也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因此,可以通过花乡小使者系列实践活动,通过“群众·校园·家庭”三方有机结合,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各界人士推广花香班级的精神内涵,承担花香文化的传承者、宣传者。
(二)在活动中体验
把生活环境融入具体的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进行换位体验的尝试。如开展“我与班花同成长”活动,学生在培育班花的过程中,自身也收获不付出汗水,就不会收获等人生哲理,得到成长。因此,我们可以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德育培育目标与生活相连,从而让学生从乐中学,从动中学,从做中学,从而变为自觉的行为。
(三)在活动中明理
学生的精神世界和道德规范不能依靠外力塑造,需要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通过开展系列花香实践活动,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实现亲身参与和自主实践的效果,得到真真切切的体验,深入理解人生。一个班花推行的活动,丰富、推进教育目标,学生逐步从消极的接受者,成为积极的自我教育者,培养学生拥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让教育回归实践。
潜心于教坛,勤于耕耘,一路芳华满庭。在“育苗”的道路上,愿广大教育者持之以恒地播洒智慧,培育越来越多傲人的“硕果”。
参考文献:
[1]小学班级管理中建设班级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吴秀玲.科普童话.当代家庭教育,2021(27).
[2]静待花开,从班级文化建设开始[J].王槐珂.新教育.2021(25).
[3]以德育活动为载体,让教育悄然发生[J].王蕾.中小学班主任. 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