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鼓励性评价能促使教学良性循环,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进步,文章从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检测评价、日常评价四个层面上谈了谈鼓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作用及良好效果。
【关键词】言简意赅;及时恰当;全面细致:情感与行为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往往就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拍肩,但是它的力量丝毫不逊色于用一个小星星或者一个卡通娃娃的鼓励,并且更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采取得体的鼓励性评价能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深化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坚持正确言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进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课堂评价力求言简意赅
适时得体的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有点睛之妙,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课堂评价话语多而显繁杂啰嗦,要言简意赅才能精悍有力,起到提神打气的作用。如对敢于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孩子,竖起拇指点个“赞”,讲“你很勇敢”;对答对了问题的孩子讲“聪明如你”“太有智慧了”“你很会分析问题”“你的理解非常到位”等;对小组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孩子们讲“你们的团队很棒”“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值得学习”;对辩论中的辩手讲“你准备充分,思维清晰,语言表达规范”......言语虽少,但学生能深切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对自己的肯定,会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动脑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提升多方面能力,发掘自身潜能与个性特长,不断完善自我。
曾经所带班级有一位平时不善言谈的女孩,偶然在班级的“小小辩论赛”中表现出自身优势,辩论中她思维缜密、语言准确、表达清晰,笔者顺势而为的鼓励性评价让她欣喜不已,同学们民主推选她为“课堂最佳辩手”。之后,课堂发言次数逐渐增多,还代表班级在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中获奖,性格也活泼开朗了许多,并立下长大后当一名律师的理想抱负。
二、作业评价力求及时恰当
有些老师所带班级、学生人数相对较多,人人次次都有深入人心的鼓励性评价,这显然不太现实,也无必要。在批阅作业时,适时的具体的鼓励性评价,会让学生重视每一次作业,重视本门学科的学习。如给作业书写整洁的孩子写下“你的字很漂亮”“认真工整展现了你良好的学习态度”;给准确率高的孩子写下“这次作业非常完美”“你是一个认真仔细的小姑娘/小伙子”等;给做题时能勾画出关键词句、留下做题痕迹的孩子写下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你受益一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给能够正确使用序号、分条答题的孩子写下“你很会答题”“条理非常清晰”......这样能够促使孩子们坚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摒弃不良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然而实际中往往会有一些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中错误较多的学生,这时则不宜进行书面评价,老师可以选择口头评价。面对面谈话,针对问题,了解原因,这就需要老师多一些耐心与爱心,不挖苦、不讽刺,注意谈话技巧,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另外的角度先肯定学生身上的优点,凭借鼓励性评价消除学生抵触心理,然后再委婉点出不足,明确这些不足将会带来的隐患,鼓励学生扬长避短,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必要时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酌情降低要求,促使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视具体情况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从而帮助其重拾信心,逐步提高。
三、检测评价力求全面细致
不管是单元检测,还是期中、期末检测,都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整体情况的反馈,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状况,因此,教师要客观公正的评卷,认真仔细地做好质量分析,以便及时调整后期教学。对于发挥正常,成绩理想的孩子,鼓励性评价可以采用口头表扬,也可以授予荣誉或给予适当物质方面的奖励,例如发放学习用品、书籍等,鼓励他们打开格局,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拼搏,再接再厉;对于中等孩子的鼓励性评价,可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指导评价,帮助他们全面认识自己,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对于那些端正了学习态度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在学业上取得明显进步的孩子,告诉他们“态度决定一切”“适合自己的才是好方法”等,老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公开表扬,给予荣誉激励、精神慰藉,如拍拍肩、握握手、给一个拥抱等,鼓励他们坚持正确的行为习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而对于没有考出理想成绩的孩子,可以坐下来与其促膝交谈,真诚地帮其分析查找原因,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确立分层目标,通过鼓励性评价搀扶着他们稳步有序前行。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面对来自不同家庭、性格迥异、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孩子,老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针对性地进行鼓励,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四、日常评价要关注学生情感与行为,促进知行合一
鼓励性评价既要全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也要关注学生情感和行为的发展以及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社会生活中的日常品行表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开展评选“学习标兵”“进步生”“孝心少年”“诚信之星”“劳动能手”“乐于助人好少年”“创造新星”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树立起学习中、生活上的榜样,激励他们见贤思齐,思索生命的意义,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人格素养,并将所学落实到行动上,促进知行合一,争做品行兼优、言行一致的合格公民。
“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教师适时适度的鼓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巨大的潜能,有利于他们确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进步,最终实现学生学业的成功乃至事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傅臣,高丽雪.怎样应用鼓励性评价[J].中小学电教(下),2010(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