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师生经历了为期4个月的居家学习生活。2021年和2022年疫情反复,校园及时按下暂停键改为线上学习。当疫情好转,师生返校则要重新面临环境适应和心态调适的工作。教师作为教育的扬鞭人,如何恢复自身能量,调整自身的状态来引导和传递积极的适应观十分重要。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主张从内心关照与外界联动两方面,来进行教师心理辅导,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情绪调节。
[关键词]疫情;教师;心理调适
一、问题提出
疫情对中小学教师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师返校前忙于线上备课,努力适应教学手段的变化,返现后依旧要面对校内繁琐的防疫常规事项。在这种状态下教师难免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1]。一项针对疫情期间疾控人员情绪状态的定性研究发现:家人的支持,自身和单位采取的调节措施对缓解情绪问题起到一定积极作用[2]。学校教师虽然不在抗疫前线,但疫情反弹给教师带来的变化仍具有相当的挑战:如何面对疫情下的压力,怎样调节自身情绪成为可以广泛探讨的话题。
基于此,我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在教师回归正常校园生活后,委托各年级长进行了教师心理困惑的调查,现将教师们的困惑分类大致整理如下:
我们通过信息收集,发现无论是初中教师还是高中教师,大都因生活和工作产生情绪、睡眠等行为适应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将重点聚焦在——作为教师,如何先来关照自己,并围绕相关问题,组织开展了疫情后教师团体心理辅导。
二、活动实施
笔者将全校教师分成德育队伍和行政教辅队伍。两场讲座前后间隔一周的时间,我们根据第一场讲座与教师的反馈和互动,对第二场讲座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例如:将关照教师最后的环节《颈部放松操》提到讲座伊始,活跃讲座氛围,起到热身热心的作用;在“我手画我心”部分,将示例讲解得更加详细生动,便于教师对照进行理解和思考。
(一)与自己产生链接
1.适当强度运动
运动不仅会增加内啡肽的释放,还会使大脑产生多巴胺。在实际生活中,任何有氧运动都有助于多巴胺的分泌,同时降低帕金森病风险,还能应用到其他因多巴胺下降产生的疾病,如抑郁和焦虑。每天30分钟的中度运动,就能改善抑郁情绪。日常运动的频率,尽管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但我们或许可以参照美国心脏协会运动指南的建议,每周5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每周3天进行2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2.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尽管现在有很多不同的咨询理论和流派,但现阶段达成的共识是: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待这件事情的看法。所以要想自身情绪得到调节和释放,改变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叙事疗法作为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之一,通过帮助个体解构问题,重建价值观,探索替代故事,从而获得积极的身份认同,对于改善情绪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我们通过对教师开展“我手画我心”的活动:把手掌按在纸上画出轮廓。在纸上写上从开学至今最困扰你的一件事。同时通过运用四大锦囊看见内心,用心书写。
【明白自己】理解和看到自己的需要
【视角转换】从长远、宏观来看
【生命礼物】这件事情,是在考验我什么
【称赞与奖励】如果我成功了,是在表扬我什么
教师们以某件困扰自己已久的具体事情为例,尝试对以上四个问题进行回答并写下来,能够帮助教师重新梳理和看见故事背后的脉络和自己的渴求,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关照自己[4]。
(二)与他人、他物产生链接
1.与他人建立同频交流
既往研究发现,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和支持可以有效调节负面情绪,降低工作压力[5]。因此我校在教师培训中建议教师多与身边的同事、家人、朋友进行倾诉和交谈,这是使用最便捷快速的减压方式之一。
2.坚持兴趣爱好,调动感官
我们常对学生说学习要劳逸结合,其实教师们的工作生活也要学会劳逸结合,既要聚得拢,也要分得开。原有的兴趣爱好继续发展,听音乐、养花、摄影、品尝美食、多看美景、多听美文,多闻花草香,可以涤荡心灵,安抚情绪[6]。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放松,有助于更好地恢复身体运转。
3.与其他生命沟通互动
在办公桌上养一盆绿植,看着绿油油的生命,心里会舒畅很多。多吃点富含维生素B的谷物,还有菠菜、香蕉、深海鱼,都可以给你带来愉悦的心情。买一个喜欢的靠垫,累的时候靠一靠,生气的时候捏一捏,它将是你忠实的“出气筒”。看看家人的照片吧,和孩子一起又笑又闹的照片,想想开心的事,心里就会舒畅很多。
三、行动反思
笔者在教师心理辅导中运用了认知理论和叙事治疗的方法,通过叙事提问尝试引导教师将环境变化中遇到的困惑转变角度去看见事件背后的意义,即通过对事件认知的改变进而改善情绪状态。对教师来讲,不仅能获得即时的减压和放松,还了解到情绪管理的方法,对于在学生面前树立积极、自洽、稳定的教师形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此次辅导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教师对于本次活动的开展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参与度和配合度也较高。鉴于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认知层面的思考,所以未来可以尝试提供可操作、体验式的辅导形式,让教师放下经验、在全身心体验中即刻感受,在感受中领悟收获成长。
最后,和教师们分享了前段时间很火的《后浪》宣传片,里面有讲到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作为教师,我希望我们心里也要有火,这里的“火”当然不是怒火,而是心里的那份热情、激情。眼里要有光,就是好奇心。我们对待自己的生活也应如此,希望你我都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才会在这条教育长河中永远向前,奔腾不息。
参考文献
[1]张冬梅.疫情防控常态下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简单生活”团体辅导[J].江苏教育,2021(25):19-20.
[2]齐涵,冯媛,肖乐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疾控人员情绪状态的定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11):972-976.
[3]揭秋云,袁曦.叙事疗法在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2,17(03):227-229.
[4]郑秋强.叙事疗法中的“穿梭时空”提问技术[J].心理与健康,2018,(10):22-23.
[5]王文兰,黄素珍,陈卫珍.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及减压措施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1):307-308.
[6]李洋.复课后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建议和应对策略浅谈[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5):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