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根本任务,应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作用,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做到全程、全方位育人。文章从聚焦国家发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工匠精神,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课程教学,提升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做了些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这一关键课程、这一主渠道外,还应发挥各学科的作用,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把显性的“思政课程”教育和隐性的“课程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协同融合教育,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发展成为德技双馨的现代化人才。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在所学专业与相关领域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学生日后劳动就业解决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既能学会专业技能又能用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个人的行为,从而促进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针对如何将“课程思政”渗透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实施课程育人,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试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探究。
一、聚焦国家发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计算机信息更新快,教师如果按着教材讲授,显然会出现很多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现象,这就要求计算机老师在备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知识,调整授课内容。可以在拓展知识的同时找准课程的思政点,引入思政元素,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借助案例分析、视频播放等教学手段,正向激励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培养思想过硬的现代化人才。
在讲授《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一课时,在讲解了教材介绍的计算机发展史以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一发展脉络后,我播放了短视频《厉害了我的国》。然后结合视频的内容,重点列举中国在“计算机”“通信”和“控制”三个领域展现的中国创造、中国智慧:一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在2019全球超算TOP500强中,位列第3名;二是光量子计算机;三是量子卫星“墨子”号;四是5G技术。通过视频中以及现实中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计算机信息行业方面取得的进步,虽然我国计算机起步时间晚,但在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国家的超级计算机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由追赶者变为领先者。同学们感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飞速进步,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增加了文化自信,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从而激励学生学好专业参与祖国建设。
二、传承中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中职学生更喜欢直观、有趣的动手实操课,针对这一特点,在学习《PPT制作》这一课时,我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在讲授演示了PPT制作要领后,我根据实际需要将学生分成四组。组建项目小组,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完成工作项目,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然后发放任务,结合“建党100年,展示我党百年奋斗历程”主题查找资料,制作PPT。再把内容细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小内容,分到四个不同的小组中。为了按时完成项目,每个小组都深入研究项目需求,细化项目要点,同学们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再分别由各组推举代表演示本组制作的PPT。
整个过程,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组织学生分小组查找、整理资料,制作、演示PPT,这一过程,学生掌握了PPT的设计、制作与演示,培养了沟通交流、团队协作、探研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更可喜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认识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年轻走向成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学们为中国共产党人所体现的中国精神而感动,进而激励他们向革命先辈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中国精神。认真学习,刻苦奋斗,掌握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三、弘扬工匠精神,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职业学校专业针对性强,着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容易给人“重技能,轻德育”的刻板印象。时代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弘养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在学习《Word文档的编排》这一课时,我采用了情景化教学,情景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现场体验感。在讲解了Word文档的具体操作后,要求学生以《大国工匠袁隆平》为主题制作黑板报设计稿。我先给学生提供了素材,要求学生对内容、图片以黑板报形式进行文档编辑、排版。在这过程中,阅读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了解思政案例;测量实际空间、制作平面效果图提升学生实操能力。把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课堂教学,润物无声地实现专业技能、道德修养双提升。
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案例素材中,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学习中感悟,感受“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理解“大国工匠”的袁隆平院士的匠德匠心,懂得了什么是精益求精、独具匠心,追梦路上,永不言弃,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四、立足课程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当前社会,全新的人才需求是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技能储备,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在计算机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育学生重品德,学做人,善协作,不畏难。在学习《邮件收发》一课时,我采用了游戏教学法。中职的学生比较喜欢动手的活动型的教学方式,都比较积极参与游戏,课堂气氛较好。邮件写好了,需要发送到收件人,“作为一个可靠的人,你是如何与收件人确认身份的?”问题抛出,同学们进行游戏表演。由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送件人—客户机,送件人—TCP协议,收件人—服务器,路人—其它主机,送件人反复确认收件人信息,以防邮件被路人收了。通过游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也培养学生做事需认真负责、协作敬业的品质。另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各种因素,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如在机房上机时,要求学生不带食物进入机房,上完课后关闭主机和显示器,摆好凳椅才离开机房,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逐渐具备良好道德品质,成为合格的准职业人。
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呈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润物无声、水到渠成,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莉.思政元素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渗透[J].中文信息,2020(04).
[2]孔丽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渗透[J].计算机与应用,2020(21).
[3]谢娜.计算机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探索[J].公务员期刊网,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