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劳动教育实践与探索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一般认为音乐的起源是在劳动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音乐与劳动密不可分。在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中可以感受劳动的魅力,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意识。在音乐课堂中融入劳动意识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乐理知识,还能在课堂中解析音乐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发现劳动价值,在音乐实践中形成劳动意识以达到劳动教育的作用。本文将从音乐欣赏、器乐、舞蹈、歌词品读四个方面探索音乐课堂融入劳动意识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课堂;劳动意识教育

引  言

为促进学生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2020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认为,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塑造中小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态度以及劳动技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

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小学劳动教育改革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应看到,我们的中小学生群体中依旧存在不重视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故加强在校学生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应该将劳动教育贯穿各大中小教育学段、学科,以及家庭、社会各方面,把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在音乐欣赏课堂中融入劳动意识教育

音乐对人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有效塑造学生的意识形态与审美情操。在音乐欣赏课程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来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劳动的价值观。想要通过音乐欣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选择教育素材很重要,素材能否引起学生兴趣、能否达到教学目的,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适用于劳动教育的曲目,比如《丰收之歌》《抽船号子》等劳动歌曲。劳动音乐的风格朴实、节奏感强烈、歌词易上口、旋律简单,适合小学生欣赏。

劳动音乐中的劳动号子来源于伟大的劳动人民,其“随着劳动而歌唱”[2]。劳动号子一般在集体劳动、多人协作时候会出现,比如搬运重物,劳动号子可以作为动作口令鼓舞士气、协调动作,在有规律的旋律中使劳动者达到和谐统一的动作,从而保证顺利完成劳动。劳动号子在此场景下还使劳动者增强了集体认同感,教师在利用劳动号子让学生欣赏劳动所带来的力量感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在器乐教学中渗透劳动实践教育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除了让学生欣赏曲目,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劳动音乐的实践演奏,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去实践,培养实践精神,进而促进学生参与劳动意愿的养成。

教师在选取特定的曲目让学生欣赏时,教师可以一边解说曲目所要传达的精神,一边让学生练习歌曲的演奏,在实践演奏中感受歌曲所包含的感情、表达的思想,这样可以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曲目的韵律、节奏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学习打击乐器。打击乐器的鼓点轻重、节律分明,学生可以轻易、快速上手,也容易获得一些成就感,也更愿意去学习,增加实践意愿。在器乐教学时,为达到劳动教育作用,可以选择耳熟能详、容易上手演奏的劳动曲目,比如《扬鞭催马送粮忙》,该曲传达的是经过辛勤劳动过后的丰收喜悦,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音色轻快的乐器教学生们演奏该曲,比如口琴、葫芦丝等。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音乐知识,还能达成劳动教育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劳动意识。

三、在舞蹈教学中加强劳动美的意识教育

在对小学生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在学习基本的舞蹈理论知识后,最重要的是需要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作品思想。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言之不尽而歌之,歌之不尽而舞之”[3],舞蹈动作能传达出舞者的感情与思想,观众也能从舞蹈动作中感受到舞者想传达的精神内核。

作为教师,要想将舞蹈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可以选择具有劳动教育意义的劳动音乐作品,进而编排对应的舞蹈动作,将优美的舞姿与劳动音乐结合起来,在美学中感受劳动的美与力量。在进行舞蹈教学之前,首先需清楚学生的基本舞蹈基础,比如身体柔韧度,以防在做舞蹈动作时候造成学生肌肉受伤、韧带拉伤。如果学生基本功需要练习,不能急于求成,为了快速提升学生的柔韧性而不讲求方法生硬地进行训练,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建议教师利用节奏轻快的劳动音乐,编排基本的舞蹈动作对应音乐,比如拉伸、伸手、反掌、踢腿、下腰、下叉等动作,既可以达到训练的作用,又能让学生熟悉劳动音乐,达到劳动教育的效果。

在正式编排舞蹈时候,结合想要呈现的劳动音乐作品,教师需精心打磨舞蹈动作,尽量在真实表达音乐作品、尊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将舞蹈动作设计得更加优美,让学生在美中感受劳动的力量,让学生形成劳动美的意识,这样不仅有益于学生去学习舞蹈,也能达到劳动教育的效果。《套马杆》《劳动之歌》这类节奏轻快、旋律简单的歌曲,有较大空间让教师发挥才能去编排舞蹈动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去参与舞蹈动作的设计。因为学生参与其中,他们才更感兴趣,也更加愿意去深入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设计出他们想要呈现的舞蹈动作,而不只是教师单方面觉得美的动作。课堂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参与了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四、在曲目歌词品读中培养劳动精神

劳动歌曲多用在劳动中抒发感情,有爱情曲,也有闲情歌、苦情歌等。[4]劳动音乐节奏感、力量感、韵律都较强,多以无言、七言为主。句式也多样,有一—六句,也有多句、穿句构成的复合句式,句词之间相互衬托,互为对应,将作品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劳动歌曲的歌词中蕴含着深厚的感情表达与劳动精神内涵,对劳动歌曲的歌词进行品味、鉴赏可以极大吸收歌曲所要表达的精神思想,对于学生树立劳动意识是极为有益的。在陕北民歌《抽船号子》中,“大家齐心又合力,能把黄河变成金;我们船工呀么呼嗨,钢筋铁骨呀么呼嗨;不怕浪涛和险滩,永远向前呀么呼嗨。”[5]表达出了在条件艰苦的劳动作业下,船工们依旧乐观勇敢、不畏惧困难、团结一致的思想,学生可以从歌词中学习到积极乐观、勇敢向上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解读一首曲目歌词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参与劳动的意识。比如执教《剪羊毛》时,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教到这里,教师可以循循善诱:“大家认为幸福生活可以用劳动来创造吗?”问题提出来后,有些同学可能持肯定答案,有些同学持否定意见,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幸福生活是可以通过劳动来创造的。”小学音乐教学素材中有大量适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曲目,比如《丰收之歌》等。只要教师具有劳动教育的意识,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结  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不再单一追捧文化知识学习成绩好的人。但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重文化科成绩、轻劳动实践的风气依然严重,作为教书育人载体的学校,首先应该担当起劳动教育的大任,将劳动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与文化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时刻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劳动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劳动行为。音乐的教学也更多需要学生实践练习,故能有效地与重实践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本文共提出了四种途经,阐述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与劳动教育结合以达到音乐教学、劳动教育双赢的效果。但劳动教育任重而道远,并非三言两语、纸上谈兵就可做到,还需要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3-20.

[2]何晓兵.中国民歌的多元文化功能[J].中国音乐,2018(06):31-40.

[3]檀传宝.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人民教育,2018(20):30-31.

[4]曹绍娴.劳动号子融入小学劳动教育路径初探[J].教育界,2020(23):93-94.

[5]吕政轩.民歌陕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