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核心素养视域下非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非遗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产,它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逐渐演化而成,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文化内涵,反映了祖先们的辛勤劳动与智慧。为了更好地传承八音锣鼓文化,我们以八音锣鼓进校园的方式展开多种美术教育活动,达到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的作用。

【关键词】非遗;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一、八音锣鼓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背景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美术

核心素养指的是在一段学习时间里,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利于其自身发展、满足社会相应需求的能力以及品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改进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才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时效性与品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非遗项目八音锣鼓

八音锣鼓传承着独具岭南特色的音乐文化已有400多年历史,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将八音锣鼓与小学美术教育结合,是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更是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的重要手段。

二、八音锣鼓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与做法

(一)深入挖掘八音锣鼓的美术内涵

高赞村的八音锣鼓是村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活态文明,是村民的心理写照,凝聚了科学的认识、审美的理想、艺术的才能、生活的情趣、传世的工艺和高尚的品德,是人们的智慧结晶与生活的百科全书。我们可以从中深挖出很多的美术内涵。

(二)八音锣鼓与国家及地方课程进行二次构建整合

一是创设情境——感受“人文美”。高赞村的曲艺社,是八音锣鼓文化资源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亦是学生可以进行参观学习的最佳场所。零距离地接触八音锣鼓比在电视上所了解的历史文化更加真实,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更容易感受到八音锣鼓的“人文美”。教师要结合八音锣鼓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通过对八音锣鼓的认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审美判断”。二是课程创新——体会“生活美”。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和学生学习掌握的基本情况,将八音锣鼓文化元素渗透美术教育中,形成特色校本课程。

(三)动手实践——关注“形象美”

动手实践的课程内容更能够从多感官、多方位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八音锣鼓这块文化瑰宝的魅力。在《皮影》一课的基础上拓展《皮影·快来看表演》纸艺制作,延伸课程的内容,借助皮影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运用纸材进行拼摆,辅以订书机替代关节的支撑活动效果,制作出八音锣鼓巡游表演场景。(见图)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八音锣鼓的演出服饰、锣鼓柜的精细雕工等,体现了学生审美情志,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八音锣鼓融入小学美术教育成效

将非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型艺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深入地认识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挖掘八音锣鼓的美术教育意义,引导学生通过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来再创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能力,树立“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可欣.如何发挥非遗文化的美育功能[J].文化产业,2019.

[2]田甜.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

[3]林锦春.核心素养视域下主题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探索——以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6).

[4]鄢丽萍.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J].亚太教育,2019(10).

[5]王可欣.如何发挥非遗文化的美育功能[J].文化产业,2019(9).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