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过去,因为对劳动认识的偏差,在教育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书本教育、轻劳动教育的倾向,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如何落实劳动教育新精神?本文以西山小学的劳动教育为例,谈劳动教育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基于成长;现代劳动教育
一、现代劳动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含义
西山小学是一所处在城区中心位置的百年老校,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空间场域受到限制。基于学校办学实际条件,秉承“联结学生与自然”“传承与创新”的校园环境生态理念,学校决定改造西山小学现有的校园风貌,构建现代化、系列化、多元联动的教育环境,开发和构建了“一园二中心一农场三基地”特色劳动教育场域,给学生创造了感受农耕劳动、现代农业、美食体验等快乐实践的环境,营造了现代劳动教育的氛围。如何利用好这个环境,让劳动教育真正发生?
我们提出了“基于成长的现代劳动教育的理念”。所谓现代劳动教育是指基于学生成长的,以指向未来的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转化为能力培养型教育,利用智能化、数字化的劳动环境,以体验式劳动、创新式劳动、研究式劳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现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劳动的社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思想家注意到劳动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特别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劳动教育的社会性问题。比如傅立叶在“法郎吉”社会中,主张儿童的劳动与学校、劳动与学习、劳动与技术相结合,从而促进人的智力与体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劳动的育人性
早期的教育家卢梭、洛克等都从生产产品的角度论述劳动教育的意义,后期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可罗利、兰克尔等人则从谋生的手段、职业的要求、甚至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需要论述劳动教育的作用,但都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对学生品德、个性发展的影响,高度评价了劳动教育的意义。
(三)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我们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契机,针对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问题,对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度进行了系统设计,组织研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意见》的配套文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习近平提出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国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经典美句深入人们心中,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靠的就是勤劳。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在青年时期,曾在延安当知青,这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使其养成了崇尚劳动、挑灯夜读的良好习惯,中国传统优秀耕读文化是习近平同志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重要来源之一。
三、现代劳动教育的实践
(一)层叠式建构,多元利用空间
在劳动教育中,为了让孩子认识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化的新型劳动,我们学习借鉴了顺德本土桑基鱼塘生物链原理,学校因地制宜,设立层叠式多元空间利用系统,开发建设了体验田园劳动的“农创公园”。园子里葱茏生长的榕树是松鼠活跃的空间,这个松鼠乐园是利用现代科技打造的温感可控的松鼠园;榕树下的灵芝谷,是孩子们感受孢类植物生长的培育区;校园的小鱼塘是鱼类的养殖区,鱼塘之上鱼菜共生系统,引领学生探索可持续循环型低碳生产模式;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化劳动,学校建设了全国小学首个校园农业创客中心——种子馆,学生在这里通过观察、学习、操控和调试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营养液浓度;还利用在教学楼三楼的平台,打造了近两千平方的数字化空中农场,开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体验数字化劳动意义;我们充分利用顺德美食特殊资源,创建了小学生厨神培训中心,炉具、灶具等厨房设备全部为智能电气化的产品,优美整洁的室内环境、卫生安全的现代化设备,让孩子尽情享受烹饪的乐趣,感受科技创新生活的魅力。多元层叠的空间的改造,为学生劳动教育创造了多元学习条件。
(二)开发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代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要注重实践引导,在课本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熟练各种劳动技术步骤,掌握劳动技术。在践行现代劳动教育理念中,教师积极开发了与之配套的系列校本课程:种子静态展示、植物成长箱实验、生物克隆、中草药知多少、“鸡”动人心、松鼠养育、蚕宝宝生长记、美食知多少等。设计开发了12册年级学材,8册项目学材,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现代劳动教育理念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专兼职师资队伍,引领绿色教育发展
现代劳动教育不仅要有环境建设、课程的研发,还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现代劳动教育实施的根本。我们采取了 “校内校外”专兼结合的策略,建设了高水平的西山劳动教育团队。学校联络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的合作平台,聘请近30名劳动课程校外导师到校授课,一方面为学生带来专业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对兼任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建立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发展评优机制,以定期开展教研、设立课题研究等方式加强劳动教育研究与指导,推动劳动教育教师整体素质提升。这些师资队伍中还有一支更为得力的“教师”就是家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觉参与、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社会要做好保障,共建劳动实践基地,搭建劳动教育平台,提供合适劳动岗位,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
(四)整合资源,开发优质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
校园里的劳动只是劳动教育的一部分,社会上还有更多元、更充分的劳动资源,可以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教材。因此,我校坚持“多联合,多开发”,将顺德当地的劳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我们携手顺德新地农场、黑毛节瓜种植基地、高明鹏鹄蘑菇小镇,打造校外农耕劳动专属基地,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让孩子沉浸式体验农耕劳动的艰辛与快乐。除草、施肥、插秧、磨豆、种黑毛节瓜等都是传统劳动项目,瓜果成熟时农业基地的采摘会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劳动的价值。顺德清晖园、顺德博物馆、南国丝都、香云纱、顺德美的总部等顺德本土特色实践基地,也极大地突破了校园劳动教育的局限,也让现代化劳动体验、传统劳动的智慧更深入孩子的内心。
四、现代劳动教育实践的影响
基于现代劳动教育的理念,近年来西山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认同,承办了多次省市级的劳动教育经验分享交流活动,把现代劳动教育的理念不断推广,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专家的专业指导。成功申报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引领现代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2022年,西山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西山小学劳育教研团队被评为大良街道特色劳动教育团队。2022年《基于成长的现代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实践研究》成果获得了佛山市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让热爱劳动蔚然风尚,让劳动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