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课堂巧设游戏,能让数学课创设情境,激疑导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探究新知识,快乐中学会新知识,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积极思考,这才是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巧设游戏;情境教学;数学课堂;高效课堂
多年来,番禺区的“研学后教”课堂改革已经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展示成课—巩固应用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已经在当今数学课堂中普遍应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乐于展示、敢于质疑的多种能力。然而,有时候在听完“研学后教”的教研汇报课后,我们会觉得课堂比较闷,似乎失去了一些精彩和活力。因此,我认为在“研学后教”数学课堂中,巧妙地设计游戏而且渗透到情境教学,那么数学课堂会更加精彩,才是高效的课堂。
多年的“新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已成为数学课堂的重要手段。许多成功的数学课堂都巧妙地设计了游戏,并将知识融入情境之中,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美感。
一、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可以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等教学游戏,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了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顺利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当我上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一开始,我让全班同学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其中两位同学背向全班同学(不参加传花,根据同学的指引找出花的位置)。鼓停花藏好,我提问:“花在哪?”回答的同学不能用手势,说学号、姓名或衣服颜色等引导同学找花的位置。孩子天性喜欢玩游戏,这样的游戏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当同学说到第几行第几个时,我顺势引出行和列概念以及数行列顺序,从而引导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识。
另外,当我上《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利用小学生喜欢听童话和故事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的教学游戏。喜洋洋与灰太郎今天来分同一个饼,喜洋洋分得一个饼(一块)的二分之一,灰太郎说太少了要两块,动画出现切分图他分得了饼的(两块)四分之二。问:“两人的分数是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谁分得多?”,在学生在争论的同时,我顺势引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游戏设计,让原本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游戏的趣味性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更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之中。
二、生活情境中巧设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游戏,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学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在生活情境中巧设了游戏:教师(预先画好一个圆)出示大半个圆,问:“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猜猜我是谁?”学生:“圆形”教师接着说:“对,同学们,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形物体?”学生:“硬币、月饼、车轮…….”老师:“圆无处不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这时我板书课题。接着,我配以动听的音乐,学生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情景中,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圆。然后,我出示操场上体育老师画圆视频,问:“这样画圆准确吗?你是如何画圆的?”这样的情景巧设游戏,让孩子们很快进入画圆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游戏:学校在生物园要建一个蓄水池,它的长是8米,宽是3米,高是1.5米。
(1)蓄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2)挖完这个蓄水池需要挖土多少方?
(3)蓄水池的四周和池底贴瓷砖,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平方米瓷砖?每平方米瓷砖要50元,一共要多少元?
上述生活情境创设游戏,不但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而且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三、多种游戏有序渗透到探究情境中,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每位学生都渴望成为一个探究者,同时更希望有表演的机会。因此,教师要为学生们创造有探究价值的教学情境,运用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工具,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激起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例如,在上《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会从“找圆—赏圆—画圆—探圆—做圆”的各个环节入手,创设各种游戏,将它们融入教学情境中。为了让课堂达到一个高潮,在课堂结束前五分钟,我巧设了一个问题游戏:“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呢?”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我用动画视频展示不同形状车轮以及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让孩子们顿时理解:车轮设计成圆形是为了增加车的稳定性。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研学任务表(提示:自己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并填写记录表)
我学会了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_____ S=____________
接着,我找个别同学当小老师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和摆拼图,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小孩子好奇心极强,一下子孩子们都活跃起来了。
因此,为了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教师要巧妙地设计各种游戏,将它们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益。
四、在操作情境中创设游戏,强化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标中提出了让孩子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因此,动手操作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内化知识、发展逻辑思维和抽象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操作情境游戏,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操作活动极为重要。
例如,在上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让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纸做盒子,沿着其中的一条棱剪开。数数各有几个面,量一量每个面的大小,思考每个面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系列操作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时,为了让这一环节更加生动有趣,我播放了自编的儿歌:小鸭子231,楼梯33,222,飞机141。小鸭子爬楼梯,爬完楼梯坐飞机。并通过动画讲解视频231、33、222、141的展开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边唱儿歌边操作、摆拼,很快就掌握了正方体的4种类型和11种展开图。
五、创设悬疑游戏,调动学生求知欲望
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通过游戏,巧妙设计疑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对新问题的思考,让学生产生思维冲突,产生认知矛盾,导致“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开始就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我巧设游戏和问题,两位找花的同学如果找不到花的不同位置时,我就顺势提出第二种不同的位置,从而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为什么?通过学生们的讨论,思维的冲突,引出数列时由于顺序不同会产生误解,为了方便统一交流,以老师面向同学为标准,老师的左边为第一列,这样就解决了问题。
又如;在学习数对确定位置时,我巧设动画游戏和问题:两位同学说赵雪的的数对位置分别是(3,4)和(4,3),到底谁对?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知道:为了交流方便,统一先列后行的顺序标准,,从而解决了整节课的教学难点。
在学习“平年、闰年知识”时,教师播放片段:边境检查站扣押了一个人,原因是这个人在出示他的身份证给警察叔叔检查时,他的身份证显示的出生年份是1997年2月29日。警察叔叔马上把此人扣留下来,不让他出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因此,教师巧设各类游戏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是高效的课堂。
“研学后教”的数学课堂需要师生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
要结合教材,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将使学生由情入境,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成就高效且实效的数学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品一.小学数学创新学习探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