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西游记》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亦庄亦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作者在神佛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塑造了许多神性、人性、物性三者有机结合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鲜明,特点丰富多样。《西游记》的八十一难是由四十多个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既互为因果、环环相扣,又相对独立,为创编故事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阅读积累,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课外阅读能力。学生能基本读懂《西游记》书中的故事,但对整本书内容的把握有一定难度,不会通过思维导图等方法来了解分析书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设计理念】
本课尝试借助“智慧阅读平台”“电子书包”等新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并运用思维导图指导阅读和写作。
此前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已渗透过用思维导图梳理脉络的方法,课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实践运用此方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如故事情节、取经路线或人物形象等)深入分析书中内容。通过优秀思维导图的展示,进一步巩固此方法在课外阅读中的运用。并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构思曲折的故事情节,进而创编故事。
【教学目标】
1.熟悉《西游记》中蕴含的丰富的知识、情感及道理,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2.掌握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借助思维导图促进课外阅读和写作。
3.运用思维导图分析文段,仿照曲折的情节安排,借助思维导图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运用思维导图理清全书脉络,提炼文章主题,把这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
【教学难点】
运用思维导图分析文段,借助思维导图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课件、电子书包学习内容,在智慧阅读平台开展阅读活动。
学生准备:1、阅读《西游记》,智慧阅读平台打卡及闯关、写读后感、制作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时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先看《西游记》动画片断,猜这出自哪本名著。
2.齐读,导入课题。
(二)回顾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1.第二单元已学习几篇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结合自己阅读《西游记》经验,总结阅读方法。
略读和精读相结合
略读:1.看前言,观后序;2.看回目,猜情节;3.浏览、跳读法读全文。
精读:1.猜读理解;2.想象画面;3.借助资料。
(三)读书汇报,闯关竞赛,对决擂台
1.回顾《西游记》系列的读书活动,如智慧阅读平台打卡闯关、知识问答、撰写读后感、课前一分钟讲故事、小组研学等。
2.开展分组比拼,优胜组将获得通关文牒。
活动一:勇闯关长知识
电子书包答题闯关,检测阅读效果如何,即时统计效果,并针对性讲解。
活动二:画导图拼思维
1.课前已经分小组制作《西游记》思维导图,现在请小组来分享研学成果。
师总结:思维导图可以千变万化,总结制作思维导图方法。
2.用电子书包即时选出最喜欢的三组思维导图,按统计结果评奖。
师总结:思维导图帮助理清思路,凸显重点。
(四)品读片段,学习写法
活动三:品片段悟写法
品读《三打白骨精》片段,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还添加导图内容或另画导图,完成后小组分享你们的导图思路。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详见课件)
(五)悟写法编故事
1.利用思维导图,总结《三打白骨精》的情节曲折起伏的写法特点。类似的情节在其他的西游故事里也有很多,如三借芭蕉扇、三进无底洞。其他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如《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水浒传》中宋江三打祝家庄,《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2.小组合作,仿照《三打白骨精》曲折的情节安排,利用思维导图创编一个曲折的新西游故事。
3.完成导图后,用电子书包分享导图,讲解小组思路,分享故事。
4.师生评议。
(六)总结拓展,延伸读写
1.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读完简易版《西游记》,回到原著,通过对比阅读,不难发现原著更精彩,作者用精炼的文字把故事写得生动传神。
如在《三打白骨精》中对环境的描写只用了两个词语,但原著是这么精彩的,看完脑海里立刻出现了恐怖的画面,让人不寒而栗。犹如对人物的描写,只用了“美貌”一次,原文却写得那么美丽动人。原著里更多的精彩等待大家去发现。
运用今天所学的阅读策略,走进《西游记》原著,走进更多的中国古典名著,并利用思维导图指导阅读和写作,提升学习效果。
2.课后请同学们动笔把刚刚创编的精彩故事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