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巧借他山之石,攻写作之难关

万方网论文查重

本堂课设计的《“化诗入文”铸华彩美文》是我于2022年4月份时在和平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2)班上的,用做县级中招备考研训课,因疫情影响,在线上直播给全县初中语文教师观看。为此,我很怕自己的课拿不出手,有所散失,压力极大,花了大量时间构思如何创新突破,翻阅了很多相关论文,并结合学情,发现中华文化瑰宝——古诗词,一直停留在以背诵为主的层面上,若能够巧借诗词入文,必定能够为其文章增色。所以笔者在本节课中,探索了“化诗入文”的技巧,引导学生巧借诗词,攻克写作之难关,使作文蕴藉诗风词韵,典雅美自然流露。

二、过程描述

(一)导入

选取前几天刚考完的百校联考中某位学生的习作,让同学们阅览,并找出这位同学的作文最大缺点在哪里?能否在主要事件和写景上,对其进行升格?生1:第二段写事情用太多语言,口语化严重,叙述较啰嗦,可以对此处进行升格。生2:第三段过渡不自然,写景不突出。师:写作太多语言描写,叙事啰嗦,缺乏新意是大多数同学写作的通病,今天老师就教你们一招写作制胜法宝“化诗入文”,提升你的写作水平,让你的文章流淌诗意(板书:化诗入文,铸就华彩美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掌握让语言诗意化的方法;2.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让作文语言充满诗意;3.感受文化意蕴。(学生齐读)

师:明确了今天的学习目标,让我们带着目标一起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三)感受“化诗入文”的魅力

师:针对刚才那位同学的习作,老师用“化诗入文”的技巧把写事和写景两处地方进行了升格(出示升格后的范文),大家阅读后谈论交流:升格后的文章分别化用了哪些诗词?对比原文,说说运用“化诗入文”有什么作用?

生1:写事部分化用了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化用诗句叙述,流淌诗意。

生2:写景部分化用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化用诗句写景,意境优美。

借用学生本次刚考完的百校联考作文题目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主动性学习热情非常高,了解到“化诗入文”给文章带来的好处后,个个眼神中都充满着期待,希望能够学会这一技巧。

(四)提炼“化诗入文”的技巧

1.学习如何“化用”写景的诗词

师: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大多是以景寄情的方式创作的,若能将诗词中的景物提取出来,用作素材,无疑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同学们能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诗中的景物提取出来吗?(板书(步骤一:提取景物)

生:早莺、树、新燕、春泥

师:提取景物后,接下来大家会怎样做呢?

生:把景物扩展开来,写生动。

师:是的,巧用扩展技巧彰显文章厚度,扩展时可以用上各种手法,写景比较常用的有添加修饰语、“五感”法和修辞手法等,那你们能够快速浏览升格后的范文,找出它分别用了什么手法吗?(出示升格片段、板书(步骤二:运用素材))

升格片段如下:示例:《让青春挥洒汗水》(升格)

从那日开始,我每天都会坚持早起去跑步,春天的早上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你看远处几只早出的黄莺扑棱着翅膀,争着栖息在向阳的暖树上,“吱喳”声随风而来,似乎在说:“一起加油,提升自己吧!”云边几点墨色,大概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在忙着啄取春泥,建造自己的窝吧。我就像是那只争暖树的黄莺,在阳光下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我也像是那只啄春泥的燕子,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建好那座充满着梦想的房子。

学生能快速圈点批注出此片段用了视觉、听觉、比喻、拟人和想象的手法进行再创作,由此提炼出步骤二:运用各种手法进行再创作。提炼后接着询问:运用各种手法是不是随意写就行了呢?假如我写成这样:“几处早莺争着那颗暖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好不热闹,这时新飞来的燕子也琢着春泥,加入了争斗大战中。”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和感情基调不符合,原文写的是积极向上的,提升自我,而刚才虽然用了手法,但没有结合语境去运用。

师:所以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运用手法时要合理地融入我们的情感,在文中添上“我”的所感、所触、所悟(板书:(步骤三:融入情感))

在这过程中,通过对比原文和范文(升格),学生能快速发现问题,提炼技巧,构建写作思维支架。

2.学习如何“化用”叙事的诗词

经典诗词的背后,除了借景抒情,用情至深外,还会藏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所以我接着让学生运用“化诗入文”三步骤,学习如何“化用”叙事的诗词。我运用《行路难》中的诗句将学生原习作进行了修改升格,用李白没受唐玄宗重用,被排挤变相撵出京,即使受挫后依然发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故事和学生一直努力,成绩却提升不了的受挫经历结合起来,通过李白乐观面对人生挫折的事例来鼓舞自己,巧妙借用诗词,让文章独具特色。另外,这环节需要提醒学生和“化用”写景诗句不同之处,那便是“化用”叙事性强的诗词,可以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

在这一过程中,有条理地逐步帮助学生梳导整理出“化诗入文”三步骤,不但能让学生学会借用诗词写景,还能借用诗词叙事,解决了学生无素材可写的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学生较常出现的“假、大、空”的问题。

(五)运用技巧,升格习作

在完成了技法建模后,我要求学生自己运用“化诗入文”技巧修改另一位同学的习作《追逐光》,修改完后向全班展示个人的写作学习成果,再由其他同学根据量表进行点评给分。这个环节中,我提供了两个学习工具,一是参考资料书中整理好的诗词进行创作,二是根据技法设计的量表,它非常实用,有利于学生评价和巩固知识点。

比如:学生升格后作品(一)(见文末图1)

师:他改得好不好?化用了那哪些诗词?

生:很好,化用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根据量表,他能得到ABC中的哪一层次?

生:A-,因为根据量表他能提取景物,还能融入自己的情感,但是手法运用不多,还有待提升,所以得“A-”。

学生升格后作品(二)(见文末图2)

生:A,她能够提取诗词中的事件,能运用各种手法融入情感,贴合主题,所以得“A”。

三、教学心得

(一)巧用学情,明确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学习和运用古诗词能加强初中生的语文功底,对提升初中生文化素养和写作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今乡镇的初中生只停留在背诵阶段,对诗词理解薄弱,在写作训练上也呈现出苍白、无内容的状态,因此,将诗词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对诗词理解感悟的问题,还能够提升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巧用这一学情,明确了本节课的目标。

(二)巧借诗词,提炼技巧

在课前,我提供了以“挫折”为主题的相关诗词,让他们了解诗词中的写作背景和意思,本着延伸拓展的原则,还让他们利用资料书将诗词进行主题归类,方便接下来的写作训练,让他们有意识地运用诗词。在教学过程中,我借用两首诗,分别是写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事:李白的《行路难》。巧借这两首诗,并用“化诗入文”的技巧将学生的原习作进行升格,在升格前后文本对比中,,提炼出“化诗入文”三步骤:提取素材;运用素材;融入情感。引用诗词大部分学生都会,但化用诗词更具有创新性,巧借诗词,提炼“化诗入文”的技巧,为学生搭建了写作的思维支架。

(三)巧设量表,修改升格

巧设量表,升格习作,在这节课中使用评价工具,构建以“展示—评价”为核心活动的教学模式,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学教评一致性”理念要求,评价量表中内含着“化诗入文”的技法,当学生根据量表真实评价他人修改后的作品时,也有利于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改正,巧借评价量表,开展学生展评,通过运用模型工具,完成学习内容,巩固课堂知识,达成学习目标。

(四)不足之处

第一,化诗入文能否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所得?目前他们只会背诵,在诗歌都不太能理解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诗歌的化用和背景故事的引入呢?这样的方法是不是只适合基础好的部分学生?

第二,在活动一感受“化诗入文”的魅力这个环节中,对比原文,看看升格后的文章分别化用了哪些诗词?有什么作用?这个环节能否先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直接让学生讨论他们对内容不够熟悉,而且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总共仅有2分钟,时间分配不合理。

第三,教学语言较匮乏,不能创设更好的语言环境,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另外过渡语不够顺畅,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华.巧用写景诗词提升写作能力[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9(04):26-27.

[3]奚柳.秉承开辟创新,构建高效课堂—谈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激趣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2):26-27.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