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目的在于增强幼儿动手动脑、与同伴协商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户外游戏活动的展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幼儿本身、游戏场所、材料等。本文通过“郊游”游戏场景的假设与自主创设,发现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情景式;户外自主游戏;生成与推进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幼儿游戏的展开需要教师全面地把控,通过观察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过程,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能力与能到达的知识能力之间的差距,以便精确地调整幼儿游戏的计划,对幼儿的行为言语表现做出及时的指导。幼儿自主游戏是展现学生内心所想所需的过程,他们对玩伴、游戏内容、材料、场所等的自主选择,会展现出幼儿所具备的心理,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每一个动作表情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指正。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真实接触情境、真正动手、切实做到锻炼的过程,这类游戏能够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其创新能力,且幼儿在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也能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
一、观察游戏,发现问题
本次幼儿户外游戏,要求幼儿在自主搭建郊游场景中与其他区域间联动。场景有“房车:模拟搭建;渔家乐:撒网捕鱼、卖鱼;野餐:铺野餐垫、幼儿自主装设摆设;休闲小站:饮品、甜点、冰淇淋买卖(微信/二维码支付);小乐园:幼儿自主搭建跷跷板、微型滑梯”。
与其他区域间的联动:联动建构区——利用建构区的材料搭建房车、野餐帐篷、休闲小站等场所等;联动骑车区——可作为骑车区幼儿经停点,作为休闲小站提供休闲服务;联动插花区和骑车区——插花区的幼儿制作好花盒、花篮等作品后,由骑车区的“3Y配送员”运送到郊游区进行装饰,美化“郊游”环境。
教师将幼儿分成5个小组,每组4人。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发现,随着游戏时间的不断推进,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自己小组的情境中,对游戏慢慢失去了兴趣。如在搭建房车模型的小组,幼儿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在搭建的过程中没有较为明显的协商分工;渔家乐小组成员对钓鱼更感兴趣些,对于卖鱼没有协商好价格;野餐环节的装饰,幼儿们会对摆放的物品进行争论,都想要摆放上自己喜欢的物品;饮品的买卖小组相对于其他组有一个清晰的分工合作;小乐园的搭建同样有些许小分歧,但总体来说可以相互合作将模型搭建完成。至于与其他区域的联动,在游戏前半期,大家都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但是游戏后期,对自己的区域不再感兴趣,便开始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乱窜,导致整个游戏场面有些混乱,大家都走向了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场景中。
综上所述,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学生主要呈现的问题是:
其一,在有关模型搭建场景中,幼儿对于模型所需的材料没有清晰的认知,往往需要更多的试错才能找到正确或是相近的材料进行搭建;
其二,此次户外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场景都需要幼儿们有清晰的角色认知,清楚自己在游戏中该做些什么,但多数幼儿并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其三,户外游戏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协商合作的能力,但通过此次游戏活动发现,幼儿们大多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合作只是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其余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是自己完成自己的,甚至因为合作过程中没有协商好,出现争吵等行为;
其四,游戏没有明确的规则,且对于区域的联动没有做到一系列连贯的情境交接。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增加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打破游戏的固有思维——得到结果。应当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创新游戏。
二、游戏的生成和推动
(一)有关游戏安全
任何的教学与游戏实践,都要建立在确保幼儿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在上述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发现由于对材料的争抢、角色意见不同等,幼儿之间会不经意地相互推搡,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会存在不可预料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之前要做好幼儿安全意识、文明游戏理念的输入与指导,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制止有安全隐患的行为。教师可以设置相关安全隐患的场景演练,让学生对安全隐患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有直观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教育幼儿,还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二)有关游戏规则
规则是幼儿推动游戏的动力和尺度。幼儿在进行户外自主游戏活动过程中,因为幼儿的特殊性,一些小矛盾和小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如材料的争抢、角色的属意等都会使得幼儿“大打出手”,一场游戏,如果任由幼儿们在争吵、哄抢的氛围中进行,便不会对幼儿造成积极的影响。因此,需要一些规则来制约幼儿的行为和言语,这也将作为一个指导方向引导幼儿进行游戏,但规则的制订主要还是需要幼儿的自主制订,这样他们才能清楚地明白规则是什么,从而严格遵守。教师可以设置小场景——“小大人的约定签约仪式”,让幼儿们在一个较为严肃的场景中完成规则的制订。
(三)有关游戏材料
游戏是幼儿们自主完成的。对于游戏材料的需求,在游戏开战之前,教师应当设置“材料购买”场景,先让幼儿们分析一下在接下来的户外游戏场景中需要哪些材料,这样既避免了后面游戏过程中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争抢,也能让幼儿有清晰的角色认识,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游戏中需要完成的是什么任务。此外,在对需要的材料分析中,也能培养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让幼儿学会协商合作,能够根据角色的需求选择材料等。最后,这样的场景设置还能提高幼儿的辨析能力,增加幼儿游戏的趣味。
(四)有关游戏玩法
新时代的幼儿们从出生开始就接触电子产品,他们从电子产品上了解到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教师在开展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准备阶段,可以来一个“游戏小贴士”活动,让幼儿们畅所欲言自己知道的游戏,教师通过调查总结,找出大多数幼儿们共同感兴趣的游戏,在正式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加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环节,如“小侦探——鱼儿失踪记”“跷跷板的承重量”等,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大胆猜想,再进行论证,以此拓宽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让幼儿们拥有更多的角色身份,使得游戏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三、游戏的灵活拓展
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根据场地来进行游戏的制订和规划。班级授课制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给幼儿户外游戏的制订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如很少有一个班级享有整个游戏场地,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多变地进行整体规划,如有两个班级共用场所时,可以来一场大规模的两班联合活动。就像此次教师设置有五个场景,且场景之间是需要联动的,这就可以让两个班共同完成。如小三班和小四班来一场“房车、小乐园模型搭建比赛”,小三班的“渔家乐”和小四班的“休闲饮品”让骑车去的“3Y配动员”送东西到小乐园进行“野餐”,需要大家自行准备“野餐”等一系列相互竞争和合作的游戏场景联动活动。
趣味性是决定幼儿能否自主完成游戏活动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在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加入更多更适合更有趣的游戏让幼儿们都积极参与其中。挑战性是激发幼儿好胜心的关键,轻易就达成的目标很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一些稍微努力就能达到的游戏能够增加他们的好胜心和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好挑战性游戏的难度,如“模型搭建的而变换”“骑车区的精准停车”等小活动,不仅增加了游戏活动的挑战性,也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是以幼儿自主自导为目的的。此次通过“郊游”游戏的情境假设与自主创设,目的在于增强幼儿的协商、分工、合作等同伴交往能力,养成文明用语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以物代物的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与同伴进行郊游游戏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翟芳.浅谈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N].黔西南日报,2021-7-21.
[2]无锡市长安第二中心幼儿园 符学.户外游戏打开幼儿自主探索之门[N].江苏教育报,2017.
[3]徐晓蕾.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与实施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55):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