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很多数学老师都会在备课上花大量的时间,准备精美教具、制作复杂动画课件等,以增加知识内容的趣味性,却忽略了这样的教学会影响学生对知识探索的主动性和预习能力的培养。数学名家邱学华老师早就提出“尝试教学”理论,先预后学这种学习模式,教师只需提供给学生全面的预习导学单,并进行有效预习指导,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去进行探索、操作,从而实现课堂上的高效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预”见主动;“预”见生活;“预”见高效
长久以来,很多数学老师会在备课上花大量的时间,准备精美的教具、制作复杂动画课件等,以增加知识内容的趣味性,却忽略了这样的教学会影响学生对知识探索的主动性和预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因害怕学生提前知道了所学的内容,使得课堂学习失去神秘色彩和吸引力,从而不重视预习的重要性。
我们数学名家邱学华老师提出“尝试教学”理念,提倡让学生先有目的地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先预后学能让学生回归到生活,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探索、操作并提升能力。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践证明,先预后学能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终身的学习能力,意义重要而深远。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缺乏自主预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所以在预习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为他们提供一根“拐杖”:如提供全面预习任务单、预习的主要内容和需要准备的学具等。只要教师要求明确,学生预习任务清晰,这样的高效自主预学,一定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预”见主动,激发内驱力
课前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了解知识,积极准备,让学生课堂上体会成功,激发内驱力。
如一年级下册《数豆子》的探究主题:“请同学们抓一把豆子,估一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教师给同学们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每人准备好一把豆子,先估出大约有多少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数一数,看看有多少种数法,并且试一试在计数器上拨出有多少颗。因为学生在课外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估算和数数,所以得到的估算方法就多种多样。有些同学先数出10颗豆子作为参考,把10颗豆子这个“标准量”和其他豆子进行“比较”估出大约多少颗,这个策略真是难能可贵,通过课前预习得到的估算策略使学生能在课中积极与同学交流分享,学生分享各自方法,思维碰撞,课堂气氛活跃。由于课前有足够的预习探索实践,所以学生得到的数数方法也多,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有十个十个数的……
课前预习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枯燥难懂的知识变成了生活中熟悉的知识,学生学起来轻松又快乐,通过自主预学,让探究变得更主动。
二、“预”见生活,联系实际
数学本身就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但是平常的课堂教学又很难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而课前预习恰好可以弥补课堂的不足。
如二年级上册“元、角、分”这一单元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却又是学生最难弄懂的概念。人民币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由于现在科技发达,支付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流通的纸钱币逐渐被电子货币替代,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轻松松地掌握并且熟练运用元角分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因此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周末请同学们带好现金,去超市里或文具店里进行购物活动,把每次买东西小票存好,记录物品的价格、付出的钱、用去的钱和应找回的钱,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录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自己购物时钱数的变化情况,明确了元角分的单位换算。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并不是课堂上教师制作的课件和教具可以代替的,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必须要让学生回到生活中体验,通过给学生提供优质全面的“预学单”,指明学生探究的方向,通过有效的自主预习,联系生活实际,实现高效探究。
三、“预”见高效,提升能力
先预后学能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学生真正地养成预习习惯的时候就会根据老师提供的任务导学单,主动地查阅各种资料、探索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就能够听到学生真知灼见的发言,方能实现课堂上的高效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板块的《绘制校园平面图》一课,我设计课前预习任务:1.实地考察自己的校园。2.小组讨论:拟好绘制提纲。3.小组讨论: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及收集数据的方法。4.确定合适的比例尺。5.设计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活动方案。6.绘制校园平面图。通过清晰地制定预习计划,学生按照指引,完成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整理工作,最后通过课前深度实践,实现课中高效探究,完成较复杂的学习任务。真正的知识必定是学生主动学习得到的,而先预后学则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无法代替学生思考,所以应大力倡导学生先预后学,将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实现课中高效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适用多变的未来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邱学华,黄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简明读本[M].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
[3]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