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家国情怀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审美化建构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要运用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优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是当前深化历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也是推进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从历史的真之美、历史的善和崇高之美、历史的人物之美三个途径,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历史教学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家国情怀作为厚植中华人民内心的一种美好的情感,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学科素养,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学科素养的教育目标,反映了个体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深厚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生命超越现实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崇高的生活状态。家国情怀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以美为基础人性的深度互动,离不开中华审美精神的浸润与滋养。在历史教学中,要运用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优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这是当前深化历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也是推进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家国情怀的审美教育实施必须从学科出发,充分发掘其教育的价值,同时应从普适的意义上找到美学生成机理,从历史的真之美、历史的善和崇高之美、历史的人物之美三个层次进行建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铺就求真探索的历史之路

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历史老师不能仅在教材内大显身手,而需要突破和解构教材、注重探究、打磨教学设计;“求真”教学是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让学生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真之美”的历史。一是要敢于对教科书质疑,尽可能地还原真实的历史。二是突破教科书从多个视角审视历史。三是不要害怕复杂的历史,复杂的历史,也有自己的规律。由于篇幅和形式的局限,教科书难以全面地剖析历史事实。

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关于这场中英战争,国外教材大多是采用“通商战争”,学者周重林则是采用茶叶战争,弗兰克则是认为是白银战争,不同的词汇可以让我们看到一场战争的三种画面。比如课本在鸦片战争方面增加了大量史料和图片,为学生提供了充足学习材料,但是在“茶叶战争”上却没有联想的余地,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境,选择相关的官文、进出口货物、统计图和相关的纪录片等,从而让学生思考我们手中的那盏茶是如何失去的,从而看到自大而腐朽的清王朝,从而深深地感受到民族的屈辱感,形成深刻的家国情怀。

二、发现历史悲剧中的善恶与崇高

历史悲剧美存在于各个历史阶段,但其表现形式却各不相同,这就赋予历史教师无限丰富的历史素材去不断充实历史悲剧美的内涵。在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悲剧时,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为学生营造一个新的情境,可以接触到真实、复杂的悲剧情境,领悟了悲剧事件和角色中的精神力量,将其转化为动力。但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老师对历史的悲剧之美有一定的了解。在引导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悲剧之美时,也不能为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而捏造出一段“史实”。悲剧常常会引发人类内心的情感冲击,如悲与喜、爱与恨、罪恶感与正义感。这些冲突存在于情感天平的两端,会激荡出人类内心深刻的情感,所以需要老师对于课堂的节奏有较强的把握能力。既要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悲剧美,又不能让学生沉溺在悲剧。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准确、生动地再现崇高悲壮的历史画面,用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比如学习《二次鸦片战争》时,一方面要重塑圆明园的形象,介绍圆明园储存的陶瓷、笔砚、玉雕、丝绣等物品,提高对我国历史上辉煌璀骤的艺术之美的鉴赏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领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作精神和智慧之美,提升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从而生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强调圆明园毁坏得面目全非,通过介绍枫丹白露宫中1000多件文物,通过圆明园被侵略者抢掠悲剧,从而突出侵略者的贪婪残酷,并激发出学生的结果情怀。

三、感悟人物的生命与精神之美

如果历史教育可以把历史人物的理性和感情、荣耀和梦想、奋斗和挣扎的精神表现出来,那么,历史人物就会变得可爱、可敬;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与伟大的心灵进行心灵的交流,从历史中得到积极的启发,从而体会到历史人物的魅力。学生们在学习历史时,往往会被一些不熟悉的名词、不熟悉的历史事件所困扰,从而失去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而从历史人物着手,引导学生将人物与历史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看到人物的智慧美和情感美。

比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老师就可以将方志敏的事迹穿插在教学中,比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志敏1921年就读九江南伟烈学校,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在李大钊之后,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接着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进一步讲述方志敏的贡献,利用地图、图片、文字史料、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讲述方志敏与江西共产党组织的关系。最后在“全国工人运动”中进一步介绍方志敏的贡献,如领导工人运动的情景,创建了南昌铅印工会,让学生理解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结语

历史审美教育是根据历史的真之美、历史的善和崇高之美、历史的人物之美三个维度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得到全面的体现。唤醒学生内在的审美体验和超越,实现家国情怀审美价值的引领,具体而言就是从情境营造、兴趣激发、知识应用为教学审美化提供了美学支撑,构成了基于家国情怀的教学范式。

参考文献:

[1]张健花.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J].教育界,2021(44):3.

[2]王艳玲.例谈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J].国际教育论坛,2020,2(6):10.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