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给学生做作文教学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前提下开展教学工作。本文以初中七年级作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针对学情进行优化作文教学。
[关键词]学情;作文;优化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日常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甚至出现学生见到作文就怕、抓起笔来无从下手,教师改起作文头疼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改变作文策略,主动提高作文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才能起到推动学生参与作文写作的作用。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策略,达到了理想教学的效果。
一、调查反馈,显现学情
对新接的刚升上中学的七年级一个班(全班50人)进行了一次关于作文方面的调查,从兴趣方面调查的结果是:全班只有8人喜欢作文,对作文感兴趣,36人不太喜欢作文,有6人甚至害怕作文;从作文命题方面调查的结果是:24人喜欢自由拟题,8人希望老师出几个题目,由自己选择,5人希望给材料或话题作文,只有5人希望老师只出一个题目。从作文批语方面调查的结果是:34人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8人希望老师指出不足。从作文受到老师表扬或肯定时的感受方面调查结果是:27人感到很自豪,并且会更努力,9人感到高兴,6人感到无所谓。
上中学第一次写作文的情况:50人中只有25人准时上交作文,15人迟交,4人不会写,没有交。通过批改,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上述数据反馈得出:比较多学生不喜欢作文,不知道怎么写,比较多同学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二、准把学情,巧施策略
(一)关注认知现状,设定教学目标
我们的教学要在课标的指导下开展。学生不同年级阶段的认知现状是不同的。因此根据这个学情,确定七年级的写作目标:以记叙文训练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引导他们从身边事写起,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文字表述出来。
这个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学情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对优等生要求他们努力做到,中心明确,具有新意,叙事完整,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条理清晰,段落分明,前后连贯,语言生动,写字正确;对中等生和学困生则相应降低要求,让他们都有自己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关注生活体验,确定命题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写。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只好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经验有限,可以运用于作文中的有价值的素材相对贫乏。为了让学生不再怕写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因此在平常写作练习时,我采取以下方式方法开展作文教学。
1.命题的生活性
作文的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个好的作文题,应当是学生能够根据题目,结合自己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写出丰富多彩的内容,例如,针对七年级新生开学第一周进行了军训,我布置了以军训为题材的题目;针对七年级的学生认识了新同学,我布置了《我的新同学》。这些题目都源于生活,学生感受深刻。
2.命题的多样性
不同的学生,个人经历是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根据这个学情,我灵活处理,让学生根据个人实际自选题目进行写作。这样,让每个学生看到题目感到心中有话要说,即:有事可记,有人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从而消除了学生怕写作文的害怕心理,慢慢地就会对作文产生兴趣。笔者认为,选题作文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为学生自主写作创造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使考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根据所带班级学生家庭环境的差异:有的多次到过大城市游玩,有的因为经济原因一直呆在佛冈周边,若教师要求所有学生都写一些参观大城市之类的话题作文,一些学生就无话可写,为此,我出半命题作文,如《美丽的……》《感恩……》。
(三)关注能力差异,恰用评价标尺
“母生百子,百子不一样”,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可能都是一个样子,经历不同,人生不同,感悟不同,自然写出的文章也就不一样,因此,我们的评价标准也要因人而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人就不能生长。”据调查,写作能力薄弱的同学更希望老师能发现他们作文的优点。因此,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应该把评价标尺降低。专家认为“跳一跳,够得着”是赏识教育中很重要的操作原则,当学生够得着的时候,他们的信心倍增,他们就会走向成功。
如:班上一个写作水平很低的学生,刚上中学,第一次作文,他没有写。究其原因,他说不会写,小学也经常不写作文,写的文章都是全盘照抄的。我悉心辅导他写。第二天,交了上来,只写了一段话。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当他的面表扬了他:第一次写作文就写100多字,而且书写工整,多棒呀!他听后,满脸笑意,异常兴奋。此后的作文,他再也不抄了。虽然写得不具体,但还是不断在进步。他每一次写的文章我都力争多找出优点进行肯定表扬。到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也能写出500多字的文章了。可见,不仅可以从学生作文的字、词、句、标题、选材、结构方面找学生作文的优点,还可以从学生的作文态度等多角度挖掘学生作文的优点,加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用心在评改他的文章。学生只有感受到自己的些许进步,他才会用心继续学,用心了成绩自然而然会提高。
(四)关注心理特征,妙用展示方式
中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几种,其中有尊重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据调查,所带班级的学生大多数都喜欢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表扬。为此,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展示他们的习作,例如在班上宣读、班上张贴、发表到学校报刊等多种形式,大大提升了他们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展示时要尽可能照顾到中等生和学困生,特别是学困生当他们的作文被展示了,并收集到“优秀作文集”里,他们的心里别提多高兴,觉得他也有奔头。
总而言之,要优化作文教学,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而非以教定学。照顾了学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作文难教、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张小皖.把握学情 调整教学策略[J].现代教学,2011(Z1):67-68.
[2]李强.你的作文被赞赏过吗[J].文汇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