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减政策之下,不仅学生的作业要减负,同时也要对课堂质量增效。初中英语课堂的情境导入占据课堂一部分时间,需要进行视听题材的引入,对情境导入提高质量。本文就视听题材的运用,探讨视听引入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视听引入;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英语是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必修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形成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常以主题大背景对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比较被动,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能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英语教学氛围。而视听引入作为一种有效,且能快速创造愉悦氛围的课前导入,可以快速地将让学生带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一、视听引入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从主流的新课授予课型角度(听说课与读写课)来说,以PWP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每个课型之初,教师都要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导入和引出主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尽可能减少主题障碍。
(二)视听引入需依靠视觉和听觉来引入到教学内容。大部分的课文仅有图片,但能从不同渠道获取与课堂有关、学生感兴趣的音频、视频,或图片来融合构建生动的引入内容。 (王佳常、王家媚, 2019)。
(三)在视听引入中,教师对视听材料的选用和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对于课堂教学设计起到关键的作用。学生若能在前期能融入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教学任务的开展就会变得更加高效。
二、视听资源引入课堂的情境导入的实践
下面以外研版九下Module 6 Unit 2 Knives and forks are used for most Western food.课例,展示视听导入的实践。本课讲述的是国外的一些饮食餐桌礼仪,是对学生认知领域的一种冲击,也是典型的文化差异。通过阅读,能发现若在其他国家用餐,需遵循他国的餐桌礼仪。学习他国礼仪习俗,达到本单元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要求。
(一)检索整合符合该文化背景网络资源,创造恰当的教学氛围
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哔哩哔哩上找到一个关于西方友人在日本传统家庭中就餐的视频,在影片中,西方友人模仿日本人用筷子夹取面条、吸食面条、倒酒以及无意做出禁忌动作(将筷子插在米饭上,视为祭祀仪式)。以上的东方文化为学生熟知,但作为西方友人却毫不知情,因此造成了极大的反差,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教师平稳地提出了情境导入问题,最终用最后的问题的回答引入到本文的主题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然后开始对课本文章进行课中的阅读,让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这个视频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输出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二)制作相应符合话题的视听题材,满足学生学习要求
相比于在网络上寻找视听题材,自行制作符合话题的视听题材耗时长,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同时更需要教师本人的创造性。但自行制作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其实用性和真实性更高。自行制作的视听题材中熟悉的地方和人物,会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极好地拉近主题。
例如Module 5 Unit 1 We’d better get you to hospital.课例。此模块的主题为安全与急救,学生对这些安全急救意识并不强,同时课文讲述Daming活动时因摔倒而导致受伤,也是现阶段学生在校园常见的运动伤害。对此,笔者在备课时采取了自行制作视听题材的方法,模拟一个运动受伤的情景剧,然后进行急救和校医处理(如图1)。虽然这个故事非常简单,但是很“接地气”,学生在观看该视频时,情绪高涨,极快融入在本模块的主题学习中,顺利过渡到本课听力练习(如图2)。这种自制视听题材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基本的急救处理方式。
在实践中不难发现,通过网络资源的视听引入和自制资源的视听引入,能有效提高学生融入课堂和课程内容的效率。但由于网络资源载量大,自制资源制作难度大,更需要备课组与科组之间的通力合作与集智,逐渐建立起备课组和学科的视听资源库,提高备课效率。让学生每堂新授课都身临其境,学生对英语的热爱会更加深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邱晓红.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