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诵读,读中感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但不是全部。学生诵读,不应忽视教师的方法指导,不应忽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揣摩,规律发现;学生诵读,不应忽视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诵读,还必须兼顾说写训练。听说读写有机结合,阅读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在课标“理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的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 要明白课标改变什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在课程实验中,出现了过于重视读中感悟,把阅读教学定位于单纯积累语言的现象,未免有失偏颇。如今在不少小学语文课堂里,出现了“四多四少”:学生读得多了,教师必要的讲解少了;学生“悟”得多了,对文本关键词句的理解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多了,对精妙的语言文字掌握少了;学生读和说多了,练笔的机会少了。
1、在课标“建议”中,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2、在课标“具体建议”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的阅读。还说: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渡发挥;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语文知识,但不要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定义。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要寻求改变课堂现象的依据,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防止用讨论来代替个人的阅读;防止逐字逐句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渡发挥,不应以教师的分析和讲授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不应脱离文本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定义。
2 明白课标提倡什么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确应不断激励学生,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但决不能偏废必要的集中,忽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忘记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差异,倡导多元,是建立在一定的目标之上的。惟有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下,将学生的认识偏差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才能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实现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的统一。
1、在课标“建议”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注重个体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在课标“建议”中,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3、在课标“建议”中说,教师应努力的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
3 明白课标实现什么
我们应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决不是另起炉灶,从头开始。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诵读,重积累,重书面表达,这种教学方法源远流长,自有其合理的内核。当然,由于忽视独立思考、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认为,继承和创新,两者并不排斥,应该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应重视读和背,但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读出意味情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言语交际的能力,强调以学生主体性、开放式和愉快式积累为主,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
1、课标“理念”中: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课标“理念”中: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型,应着重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规律。
3、课标“思路”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感悟,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4、小学课外阅读总是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的古诗文160篇。
5、课标“建议”中: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
6、课标“具体建议”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在解决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核心问题中,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基本采用“讲授式”教学。
识字课:生字一个一个地讲;阅读课:课文一段一段、一篇一篇地讲。作文课:想讲就讲,不想讲就不讲,咋讲都行。口语交际:基本不讲。综合性学习:绝对不讲。
第一课时:老师检测,范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然后再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复习过渡,讲读课文;
第三课时:继续讲读课文,做作业。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就在这样的教学流程里徘徊。一是超越不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传统的课堂模式还不断的约束教师的行为,放不开。二是学生在校坐一天,晚上又要熬一晚,根本不读书,肚子里诗词歌赋什么都没有,哪来自信?三是学生每天都听老师讲课,从早到晚至少坐六节课,学生不敢说,也不能说,更不会说。学生负担如此之重,哪来学习兴趣?四是教师长期以来固守一本教科书,课堂上固守一篇文章,效率不高,收效不大是语文教学由来已久的痼疾。五是总强调课外阅读,……?课内做什么。
教师教的累:字词句强拉硬拽,段篇章条分缕析,,重难点深度剖析,满堂灌照本宣科,教师怎么不累?学生学的厌: 3分钟读完却讲3节课,3天读完却讲 3个月,学生怎么不厌?书读的少:课堂时间被满堂灌挤占,课外时间被各科作业压得喘不过气,哪有时间读书?一篇文章讲1—2天,能实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吗?
在最具有影响力的阅读实验中,主要有:主题阅读、主题学习、平行阅读、海量阅读;有效的教学策略分为整合与取舍、切取中心抓重点、以读代讲、速读速记、高效积累、学以致用、以文带文、敢说能说会说、自主学习和整体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