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教学文件的制定,教学方案的实施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探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服务器技术”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服务器技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
1 引言
在我国传统高职教育中,服务器技术课程仍大都沿用本科阶段的学科性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知识,轻实践锻炼。按照这种方法组织授课,此课程的授课效果却大打折扣,远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种模式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没有参与意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体验不深刻,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情况距离太远,过多的强调理论知识,忽视了在学生动手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塑造。造成学生了解不到相关的职业知识,学到的职业技能也有限,职业态度也不够端正。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大都需要有较长一段时间适应。不能做到学校企业无缝对接。为此,我们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对本课程的体系进行的大胆的创新与改革。本文从教学文件的制定,教学方案的实施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探讨了本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工作。
2 教学文件的制定
通过对市场中各类岗位对于服务器相关配置、维护技能需求的调查,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摸底,我们设计了全新的课程体系架构,改传统的单纯的授课计划,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的全套教学文件,从而对课程进行了全面的重构。改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3 教学方案的实施
从教学活动的主客体来看,传统的授课思路在上课时,强调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主体是教师,作为客体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低,成就感更是无从谈起。而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教师在授课时依托某个具体的教学载体,展开情境式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按照学校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授课流程,进行主体式学习。而教师就完成了从主体到客体的转变,从演员转变为导演,从事必躬亲的执行者转变为运筹帷幄的指挥者。
从课程的具体实施来看,学科化教学体系强调先奠定理论基础,再进行实践巩固。通常是将课程按照教材章节分割,先讲清楚理论,再进行验证试验,数十年的实践证明这样的体系确实非常适合研究型本科院校日常教学。但是将其放到以培养实践操作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中来,其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就显得愈发明显,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我们开创了依托载体,进行情境式教学的新方法。
具体到服务器技术课程来说,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我们选取各型服务器为教学载体,,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对服务器进行选型、安装,维护及应用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作支撑。该课程通过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方式实施。该课程设置某小型网站服务器集群机房的设备选型与规划,某小型网站服务器集群机房的组建,某小型网站服务器集群机房的日常维护三个子情境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通过案例式教学法,引导文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具体实施。使学生学习课程相关知识后,具备针对某单位实际需求选择、配置服务器,根据实际需求组建服务器存储系统,对服务器存储系统进行维护、测试、故障排除这样三种能力。从而实现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
4 考核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考核方式总是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而我们的考核方式从注重甄别转变为注重激励、诊断与反馈,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素质评价-知识评价-能力(技能)评价并重。并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书面考试、观察、口试、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等,进行整体性、过程性和情境性评价。有条件的课程,可与社会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及时反馈,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以达到考核的目的
总而言之,服务器技术课程是一门强调实践和操作的课程,时效性强。这也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思路,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以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蒋亚军 计算机组成与服务器技术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9
[2]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