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基于保教质量提升的班级管理策略初探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 随着《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学前教育的发展将进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教育过程质量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因素, 而班级管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过程质量。因此, 我们必须觉察到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 探讨相应的班级管理策略, 使得班级管理能有所成效, 从而促进保教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班级管理;保教质量;问题;策略

近年来, 随着“二胎”“三胎” 政策的开放, 国家及社会对学前教育领域愈发重视, 大众目光开始转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明确提出, 应该以幼儿发展的实际为立足点, 一直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保教质量评估工作的开展, 让幼教工作者进一步认识到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班级管理能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 有准备的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促进幼儿的成长,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和专业成长也是大有裨益。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欠缺主动反思的意识, 管理理念落后

3-6 岁的幼儿,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及生活经验,需要老师在班级活动中加以引导, 教师即在这些引导中逐渐积累管理经验。班级管理不像学科领域的教学,并没有系统的课程进行学习,也就说明,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上的主动学习和吸收非常重要。然而纵观当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教师的管理理念大多是随波逐流,将资深教师的管理经验照单全收收,对于这些理念并没有多加思考。部分教师仍是“保姆式” 带班,替幼儿端饭喂水,为幼儿包办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殊不知,这些落后的管理理念也在剥夺了幼儿成长的契机。

(二) 凸显教师权威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班级管理中,为了方便工作,为了成人眼中的秩序, 许多教师会要求幼儿做出整齐划一的行为,用高控的方式和指令约束着幼儿。比如:小脚并并拢、小手放背后、队伍排列整齐等,将对幼儿的管理片面理解为让幼儿听从指令、刻板地遵守规则。这些管理行为明显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教师也倾向于使用自身的权威, 甚至使用严厉的态度让幼儿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教师对常规建立的偏见,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也让幼儿失去了发挥自主能力和创造性的机会。

(三) 师幼互动流于表面, 欠缺情感交流

师幼互动是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幼互动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社会性发展;尤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分离焦虑使得一段新的依恋关系的建立尤为重要。这时候的师幼互动不仅能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也能为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发展奠定基础。根据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不少教师在一日生活中与幼儿的互动更多的是生硬式问答,事务性交流,互动形式单一,在互动过程缺乏情感的投入。更有甚者, 一些老师会因忙于应付各种教学任务、文件资料,而在一日活动中与幼儿真正互动的时间寥寥无几,或是应付了事。真正高质量高效的师幼互动应该多元化且高情感投入的。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 在帮助幼儿自主体验活动、保持好奇、乐于探索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管理理念,努力创设有利于促进幼儿进行自我服务的环境,与幼儿建立起高效的高情感投入的师幼关系,有效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 提升管理理念, 反思管理行为

1.注重专业成长,提高专业素质

对于刚入行的新教师而言,他们通常满怀激情,充满期待。随着时间的流逝,教龄的增加,大部分教师会选择随波逐流,留存固有的经验。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学前教育领域中,这显然是不足以支撑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反思的新时代教师。只有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在面对不同的班级挑战时做到从容地迎难而上。

2.与时俱进,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对班级管理保持积极的态度

近 10 年,国家陆续出台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如《幼儿园指导纲要( 试行)》《3-6 岁儿童发展指南》《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行为准则》等等,对新时代幼儿教师以及保教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教师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势在必行。

班级管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说实话,长期与幼儿打交道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工作多年的教师而言,可能当初的激情已消耗殆尽,难以从幼儿身上感受到乐趣和纯真,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抱怨以及不断叠加的负面情绪。但是面对这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必须调节好情绪,调整状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一切。因为,教师作为管理者和组织者,,其积极态度是班级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行为秉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幼儿的行为能够变好,那么幼儿的行为就会变好;如果教师相信并期待家长对班级工作能够有积极回应,那么家长确实会这么做。

(二)建立良好常规,鼓励幼儿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 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需要常规,常规和可预测的活动能够帮助幼儿保持稳定,并且常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会为幼儿带来一种控制而非被控制的感觉。但良好常规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控制孩子的一言一行,这是必须转变的观念。

教师应当帮助幼儿明确并理解班级常规,知道这是班集体每一位成员都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中大班的孩子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指定班级规则,小班幼儿则更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去理解。与幼儿一起约定 3-4 条规则,大家都需要共同遵守。 如:与小伙伴友好沟通与相处;注意安全,保护自己;学会轮流。简明扼要的规则更加利于幼儿遵守,共同约定、一起制订班规能够有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其余不必要的高控行为应该被摒弃。在帮助幼儿习得适宜社会性行为方面,教师除了需要在日常互动中提高教育敏感度,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给予回应和指导外,教师还应保持用平和而坚定的态度进行班级管理。

(三)悦纳幼儿,建立积极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

1.理解并关注个体差异,悦纳幼儿

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后,我常常讶异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化,他们身上有着相似的童真,但展现出来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更加令人着迷。每一位幼儿都着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果教师能够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幼儿将会从中受益。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地成长,还应悦纳每一位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当一位教师能够做到悦纳每一位幼儿时,她便能够和幼儿建立起情感联结。幼儿与成人交流时,或许并不理解成人说话的内容,可他能切实感受到从中传递的温暖与关爱,这也能进一步帮助幼儿接受和内化成人分享的知识,教育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2.将互动意识贯穿一日活动,并不断强化

幼儿在班集体中的互动对象只有两种:同伴及教师。年龄小的幼儿在同伴互动中往往要求老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需求,提供帮助和指导,以不断完善其社会交往技能。这一指导则需建立在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在一日活动中建立起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幼儿的身上,而不是关注幼儿应该知道什么或达到什么目标。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不断强化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交流的意识,切勿因繁杂事务而忽视幼儿的需求。只有当教师能够强化与幼儿的互动意识,在主观上意识到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加以行动,才能真正落实师幼有效互动。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帮助幼儿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帮助幼儿发展成为独立个体,并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发挥教育智慧,察觉班级管理中出现的行为偏差,及时纠正,从而进一步有效提升保教质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J].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钟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贾若涵.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策略运用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