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潮州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自然教育的路径研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自然教育是幼儿园针对学龄前儿童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意见,,幼儿园如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自然教育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根据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将潮州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自然教育的路径展开了研究并做出了相应的探索。

[关键词]乡土文化;幼儿园;自然教育

引  言

幼儿园自然教育是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幼儿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体验,促进幼儿的感官发育、性格养成和创造力打造等各方面能力的成长。幼儿园教师需要挖掘多方面的教育资源,设置明确的教育目的,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自然体验中收获知识,同时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和心灵的成长。

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自然教育的创新方向主要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强调“城乡各类幼儿园素质教育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因此幼儿园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并将之融入教学体系,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系列主题课程是幼儿园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举措,也是现阶段幼儿园自然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发展方向。

一、包含乡土文化的自然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价值

(一)包含乡土文化的自然教育是丰富幼儿认知世界和体验生活的重要课程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可以给儿童的成长带来无限的活力。儿童伴随自身的成长,其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所谓“一方水土,养育养一方百姓”,这指的是我们的先辈在不断地适应周边自然环境的过程中繁衍生息,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进而形成了我们所说的乡土民俗和地方特色。幼儿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存在很多鲜明的地方特色,教师要善于从环境中寻找教学灵感、获取教学资源,然后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让幼儿通过对这些具有鲜明特点的自然环境进行体验,从而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孩子去体验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建立起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二)包含乡土文化的自然教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和心智成长的重要方法

学龄前阶段的教育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心智成长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下,低龄幼儿对于知识的认知和获取更多地来源于其感性的生活经验。幼儿阶段的心灵成长、品格形成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培养幼儿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是建立其个体价值观的关键路径之一;另一方面,从乡土文化中寻求的联系与灵感,要恰当地融入幼儿园的自然教育课程,让孩子体验民族的生活智慧和情趣,相对于枯燥的知识理论而言,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开发,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三)包含乡土文化的自然教育是促进幼儿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健康品格的重要手段

在国家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现阶段如何提升幼儿的德育效果的问题,在幼儿园的自然教育实践中引发了深入的思考。广大民众在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的生活中,在实践中感悟、创造和积累出来的智慧和经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教师从乡土文化资源的土壤中吸取教学灵感、创新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品格形成都是有益的。包含乡土文化主题的自然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根植于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幼儿能够获得更为亲切的课程体验,萌发爱家、爱祖国的情感。用乡土文化包含的智慧启迪孩子的思维、滋养孩子的心灵、丰富孩子的视野,促进孩子在精神层面的健康成长。乡土民俗文化蕴含着社会发展所需求的正能量,包含了互助、乐观、友爱、向上的民族精神,在幼儿园的自然教育课程中融入相关的乡土文化资源,是对幼儿开展德育建设的关键举措之一。

二、潮州乡土文化资源挖掘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潮州乡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

区域文化的构成中,乡土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乡土文化普遍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潮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乡土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其构成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含了潮剧、乡俗、建筑、歌谣、手工艺等多种形式的潮州民俗文化是这片乡土上的人们多年生活智慧的沉淀。乡土文化融入自然教育是为了让儿童了解自己的民族,了解自己生长的环境特征,从而建立一个认知的“原点”。幼儿通过对乡土文化的体验建立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知,只有从自己的文化出发,才能够拥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广阔的视野。潮州乡土民俗文化极具特色,又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这是它能够融入幼儿园自然教育的有利条件。

(二)潮州乡土文化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利于培养幼儿爱家爱国的高尚品德

我国的乡土文化形成除了依托自身的地理环境特色之外,往往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历朝历代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热土上涌现过许许多多为国为民的英雄人物,那些值得人们纪念的英雄和历史事件也在当地的乡土文化中形成了一个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民俗活动。潮州的乡土文化中有很多这样的民俗活动,例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其历史意义在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秋吃月饼,是纪念元末人民反抗腐朽的蒙古贵族统治等等。爱国必先爱家,对于乡土文化的体验和认知会帮助孩子建立独特的审美情趣,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带有情感温度的“痕迹”,便是最好的“爱国启蒙”。潮州的乡土文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每到大型节日必定有隆重的民俗活动与之对应,潮州当地人也非常注重民俗文化的传承,无论身处当地、外地或者在海外,潮州人都会不辞劳苦返乡来欢度佳节,让浓重的乡情厚意得以传承,让爱家爱国的情怀得以代代相传。

(三)潮州乡土文化体现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利于培养幼儿和谐精神和文明行为

乡土文化是祖辈累积下来的生活智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潮州的除夕和全国一样,乡土文化中的“全家团圆”“齐齐整整”的“和气”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吃团圆饭、守岁等民俗传统代代相传;元宵、冬至吃汤圆,则是借着香甜可口外的汤圆表达团团圆圆、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深刻寓意。喜庆的节日活动,带着浓厚的乡土民俗气息,也浸透着浓浓的融和之气。

借着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潮州乡土文化之中还有很多对于节日喜庆、吉祥的氛围营造出来的语言和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将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习俗结合到幼儿的自然教育课程之中,用它来加强孩子的精神和行为文明教育。在节日喜庆氛围烘托下,孩子可以感受到“新年好”“身体健康”“万事胜意”“合家平安”等祝福语所蕴藏的语言之美;年节习俗中的很多用于体现对长辈的尊重的社交行为约束,如年节宴会上的上菜顺序、尊老爱幼的礼仪等这些社交习俗中也可以运用于对幼儿开展文明行为教育体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三、潮州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自然教育的策略

(一)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合理进行课程教育融入

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思维成长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学前阶段幼儿的认知规律有这个年龄段的特征,他们的知识来源更偏向感性的生活体验,思维成长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想要在教学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就要从自身所处的环境中充分发掘教育资源,用贴近生活的方式去创新自然教育的课程模式,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身心得到顺利的成长。

(二)化厚重为轻灵,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将乡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

幼儿认知世界的眼光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幼儿比较重视生活体验,知识的传递讲究亲和力和娱乐性。因此,在将潮州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自然教育教学体系的时候,要将厚重的历史人文知识转化成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有趣味的内容,让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师在课程设计中,通过游戏、手工以及旅游参观等趣味性的形式,将乡土文化所蕴含的知识点合理地安排在教学环节中,鼓励幼儿参与学习。

(三)行动体验与精神培养并重,在乡土文化体验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

幼儿园自然教育的教学目标既包含相应的知识点的传授,也包含对幼儿精神层面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中致力于让幼儿养成多观察、爱思考以及勤于动手的优良品格。乡土文化中本身包含许多对于自然以及生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开动脑筋、亲自动手操作等过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培养自身的文化自信,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教师通过教学的精心设计,让学生的行动力和精神力都得到提高,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融合潮州乡土文化特色的幼儿园自然教育实施方法

(一)创设乡土文化系列主题的自然教育课程

在幼儿园进行自然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潮州的乡土文化特色来设计一系列的主题课程。潮州的很多具有代表性特色的乡土文化均可作为课程主题融入到幼儿园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比如潮州小食和潮州陶瓷,是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地方特色文化。老师们可以由浅入深,从动手到品鉴,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在课程中感受到潮式的文化气息。

在“美味小食在潮州”主题系列课程设计中,教师通过设计多个科学性与趣味性丰富的活动来带领学生们认识潮州小食。教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潮州小食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首先,从食材的选择入手让学生了解各种小食点心的食材方面的知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小食的简单制作过程、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可以组织专题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潮州特色的小食。例如,元宵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汤圆,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汤圆的品鉴活动。这样的主题活动,既融合了乡土民俗文化的知识,又提升孩子们对“潮州小食”的制作兴趣。教师在给予幼儿美好的饮食文化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这片乡土的热爱和民族认同,达成教学目的。

在”潮州陶瓷文化”主题系列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潮州作为“中国瓷都”的各方面资源,为学生设计相关的体验课程。潮州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所以教师可以采集到的陶瓷文化素材非常丰富。例如,潮州宋代就有的“笔架山窑”与现代的陶瓷城相互辉映,陶瓷产品品类众多,从日常生活的生活陶瓷用品,到精工制作的各种工艺礼品陶瓷,一次次的技术进步,一次次的艺术提升,都体现了潮州人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可贵品格和精神风貌。教师将陶瓷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自然教育课程之中,指导孩子们收集整理不同时代陶瓷行业的工艺特点,通过图片展示、橡皮泥模仿制作、陶瓷产品上色等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日新月异的潮州陶瓷文化,培养学生对潮州乡土土的自豪感,从而对潮州更加热爱。

(二)精心组织课程体验教学,提炼教育价值

幼儿园自然教育作为一门对于幼儿身心成长具有重要价值的课程,任课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组织。在带领学生们获取认知的体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教育价值提炼。

比如,在“潮州名胜”主题课程中,教师可结合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设计相应的自然教育课程,让学生寻找并体验充满潮州乡土特色的自然美景,激发幼儿对家乡热土的热爱之情。潮州的名胜之地包括中外驰名的“潮州八景”,更有如开元寺、牌坊街、韩文公祠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值得挖掘的乡土文化教育资源。潮州古城内外除了体现精湛工艺的传统的建筑特色之外,还有大量的民间传说、民间谚语、历史典故等等,这些都是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到课程设计之中,带领幼儿游览景点,参观文物古庙,并鼓励幼儿了解名胜古迹的典故、来历、知名人物等历史知识。

(三)开展家校协同教育,课堂内外联动生活中的潮州乡土文化特色

家庭和幼儿园是学龄前幼儿主要的生活场所,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互相配合,将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潮州人,家庭生活中就处处体现了潮州的乡土文化特色,幼儿园所设计的自然教育课程也需要在幼儿的家庭生活中得到延伸和拓展。自然教育课程能够激发孩子们对乡土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推动幼儿在生活中去做进一步的探究。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幼儿对于知识和成长的强烈愿望,多方位地对幼儿的自然教育开展做有效的参与,进而拓宽孩子的视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家长对于幼儿园自然教育的关注,家长对于乡土文化传递的支持,协助孩子一起解决乡土文化体验课程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对孩子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结  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要进一步融入乡土文化资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始终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结合多种教育模式的探索,充分挖掘能促进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建立民族自豪感,形成爱家爱国的高尚情操。作为潮州本土的幼儿园应致力于潮州乡土文化的教育资源开发,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孩子成长需求的变化,通过创设一系列包含乡土特色文化主题的自然教育课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让更多优秀的潮州文化资源走进幼儿园,让潮州文化扎根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蒋春美.浅谈自然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启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3).

[2]冷雪.论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学理论,2015(17).

[3]刘正源.我国自然教育实践模式与公众需求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8.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