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作业设计,根据新课标的需要,以语文要素为核心,对每节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作业设计引导学生课前整体感知;课中学方法,用方法;课后拓展提升习作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目标导向;作业设计;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1]语文教学中的“写”与“读”是有机整体,应重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都设有习作策略单元,以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为主线,读写融合,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负增效设计习作单元的作业,力图使学生阅读与学生表达均衡发展呢?本文试以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的习作单元的作业设计为例,谈谈有效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一、基于目标导向的习作单元作业设计的目标定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单元主题为依托,落实语文要素。我们提出基于目标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作业设计,以语文要素为核心,根据新课标的需要,对每节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进行了整体设计。引导学生课前整体感知单元,弄清楚本课学什么、怎么学;课堂习得习作方法,实践运用习作方法;课后通过分层作业提升习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基于目标导向的习作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至六年级均设有习作策略单元,每个习作单元紧扣语文要素设有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共六个部分。各部分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为主要任务,构成了一个读写融合的整体。下面我就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基于目标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一)课前作业——引导自主学习
1.设计导向性课前作业
如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围绕“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美景,欣赏生活中的美。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课前设计为单元学习整体导向的单元导读作业,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同时帮助学生通过对单元内精读课文的类比与分析,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及写作方法。首先从单元导读页入手,找出精读课文的语文要素,从中掌握相似课文的习作方法,整体通读单元,并布置实践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课堂教学的内容作准备。
例:单元导读课课前前作业设计
单元主题我先知:本单元围绕______________这一主题选编了《 》《 》,两篇课文都有明确的写作顺序,按_______________写景物。
小组合作我参与:默读《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和同桌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分别用什么顺序写的。
自主实践我先行:回忆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旅游经历,准备好一张美景的照片。
在课前预习作业中,学生整体通读单元内容,明确习作单元的主题和习作要求,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设计基础性课前作业
教师通过设计基础性课前作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通过对课前预习作业的批改和检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便于进行习作单元教学策略的实践与调整。
例:《海上日出》课前作业设计
自主识字我能行: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荷”,和同桌说一说“荷”与“刹”不同读音代表的意思。
小组合作我参与:默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方式梳理课文,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提示:可以用文字、图画、思维导图等方式。
学生在预习时紧扣语文要素,围绕课后题自主合作研读课文,加深对写作顺序的理解,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作业——培养语言与思维
1.设计实践性课堂作业
《新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2]。设计实践性的语文课堂作业,可以促进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发展思维能力。如观察作业:《海上日出》一课,设置观察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日出,通过日记、画画、摄影等方式记录观察所获。在设计课堂课作业时,引导学生感受日出的景象变化,让学生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说说自己看日出的体会。又如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校园一角、附近公园的一个花坛、某个特定地点观察月亮的变化,设计课堂作业小组内交流写什么景物,确定按什么顺序写,然后动笔练习写一写。学生在自主观察和小组实践中增强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设计评价性课堂作业
在课堂中设计多元性的评价任务,创设自我、师生、小组评价,尤其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的评价。因为该评价的过程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提高的过程,能培养学生思考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习作评析课堂作业设计:小组成员交换习作,,对照习作评价表互相赏析习作,评议圈画出的精彩片段。
学生通过自评、小组互评习作,不仅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还可以运用自己学到的习作方法来发现同伴的习作的不足,进而帮助同学,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课后作业——发展审美与文化
1.设计层次性课后作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需求和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设计弹性的分层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强、知识掌握较快、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可布置灵活性、开放性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薄弱、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适当布置一定量的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语文能力的作业。作业内容可以设置弹性的、不同难度、不同时长的题目供学生自由选择。
例:习作评析课课后作业设计
必做题:认真修改习作,工整誊写习作。选做题:请小导游制作旅游景点攻略手抄报。小组合作把学习本单元制作的旅游路线图、参观的照片、撰写的习作整合为旅游景点攻略手抄报,分享展示到班级展示栏。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题意识与合作意识,使学生个体均衡发展。
2.设计拓展性课后作业
在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不但要关注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还要拓宽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的范围,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挥,有效设计拓展性作业,拓展学生的课内外的文化视野,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提升语文学习素养。
如《海上日出》的课后必做题:课外拓展阅读《登泰山观日出(节选)》,按一定的顺序和家人复述日出景象的变化。这样针对文学阅读与表达目标的作业设计,将课堂中的知识点运用到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上,进一步内化学习方法,也让学生欣赏美文,并在表述过程中训练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又如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的课后选做题:生活中有很多美景,如热闹的公园,美丽的博物馆等,选择一处你熟悉的景物,按照一定顺序写下来,与同桌分享。这样的设计拓展延伸到学生自身经验和社会生活,激发学生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进行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基于目标导向的习作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考
基于目标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作业设计,教师需要精准解读文本,围绕语文要素对习作单元的整组教材进行解读与梳理,多实践、会思考、敢尝试、多反思,从而设计出减负增效的习作单元作业。而对于课前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的落实,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认真地学习完成。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惑:一是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如何把握作业设计的难度和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均衡发展?二是对教师而言,在作业设计方面缺少理论、方式方法的指导以及可以借鉴的案例。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目标导向下小学语文部编版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YQJK53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郑菁芊.基于单元整组的小学语文预习作业单的设计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