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在“预测”这一阅读策略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预测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梳理预测的方法,强化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借助工具推动,发展逻辑性思维;运用预测续编故事,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预测;阅读策略教学
2022年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思维能力”纳入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中,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重点关注语文教学怎样用语文学科特有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语文课程总体育人目标中的重要性。
根据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教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落实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小学中高年段,阅读与表达占据了大半天下,因此,尤其要关注在阅读与表达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培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养成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运用联想想象、分析比较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从而解锁文本中蕴含的语言文字密码,再通过语言表达使思维可视化,从而提升思维能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旨在引导学生将“猜测”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成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预测,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预测”是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进行有依据的科学推测,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如何在“预测”这一阅读策略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教师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学为例展开探索。
一、情境调动,激活思维
语文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都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的学段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去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策略、主动思考和运用阅读策略的兴趣,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导入部分,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山纪念图书馆,哇!一排排书柜看着好整齐啊,上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看到那么多的书,你会怎么去选呢?引导学生借助书名、封面插图、目录等去猜想书籍的主要内容。紧接着,拿出书籍《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对故事内容进行一个初步的预测。从猜测到预测,学生学会了在书名、目录、插图中找线索,从而展开联想和想象。
用真实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预测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发展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积极思考,成功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梳理方法,强化思维
在语文的学习中,我们常常可见这样的学生:阅读了许多课外书,但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仍然很弱,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将阅读方法有效地提炼出来,并转化成思维方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习得预测的方法”,指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梳理出预测的方法,为合理预测做铺垫。课文题目“总也倒不了”与“老屋”之间形成了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预测的可能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先是带着学生品读第一文段,感受老屋的破败不堪与年迈,再抛出问题“老屋倒下了吗?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题目、旁批、插图,边预测边梳理出预测的方法,并在后面的情节预测中使用习得的方法,使预测“有法可依”。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形成了关注细节、独立思考的意识,在梳理预测方法的过程,学生初步掌握了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思维得到了强化。
三、勇于探索,发散思维
童话故事有个很大的特点——情节的反复,反复的故事结构容易让学生陷入思维的定势中,而思维的定势有时会抑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阶段,作为教师,理应呵护他们的这种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想他人所未想,言他人所未言,通过发散思维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前面的两个情节都遵循了“小动物遇到困难——请求帮助——老屋答应了小动物的请求”这样的情节发展路线,学生往下预测故事的发展时,很容易陷入“情节会以同样的路线继续发展下去”的思维定势中,难以产生创造性的想法。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运用反向思维进行思考、预测。
师:有没有一种可能,老屋并没有答应母鸡的请求?
生1:我想,不排除这种可能。上文说到,老屋已经破旧不堪了,而且他为了帮助小猫,在暴风雨中苦苦撑了一个晚上,即使它想帮助老母鸡,也有心无力了。
师:借助文本线索进行预测,而且,你的回答有理有据,真了不起!
生2:我看到课文旁边的批注“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老屋可能没有答应老母鸡,因为它可能会不耐烦了。
师追问: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不耐烦呢?
生:2:当我在认真做事,而旁边有人不断地打扰我时,我会不耐烦。
师:借助生活经验进行预测,也是预测的一个好方法哦!
生3:我觉得有这种可能,插图上的老屋看着很善良,它担心自己答应了老母鸡,最后却可能因坚持不住而倒下,那样就会伤害到老母鸡和小鸡。
师:你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依据,为你的勇气点赞!
在这个环节中,虽然,学生的预测与文本的情节发展不同,但是,学生在不同的预测中,根据文本线索、生活经验等,进行有依据的预测,在习得重要的预测方法的同时,也打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思维得到扩散,激发了潜在的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工具推动,深化思维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第7条提到: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前提是在阅读和生活的过程中用心去观察,留心细节,深入地去思考,发现逻辑表达的支撑点。
在本单元的总体目标中,“合理地进行预测”是教学重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去发现作家隐藏在文章中的各种“秘密”,启发学生借用其中的奥秘,进行合理的预测呢?教师设计了“解密行动”这一探究性活动。
·解密行动:先自由朗读1-10段,再根据文段完成练习。
(1)结构密码:对比两个情节后填空。
(2)时间密码:关注文段中的时间,填空。
(3)精神密码:关注老屋准备倒下与不倒的原因。
我们发现:老屋多次准备倒下,是因为_______。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因为 _______。
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座_______的老屋。
这一“解密行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对故事情节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出作家编写故事的思路,发现故事编写的合理性和文本中严密的思维逻辑,从而做到有理有据地进行预测,突破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五、续编故事,升华思维
语文课程中的思维能力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旨归的。语言表达是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学生需要将习得的预测方法、阅读策略,内化成自身的阅读技能,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深入探究,理解文本,将探究所得,梳理成有逻辑性的观点,再通过语言表达呈现出来。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习得预测方法的同时,建立运用预测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去阅读的意识,因此,前面的习得方法、探索奥秘等都在为后面的表达与习作奠定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在有条理、讲依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上,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教师多次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如,学生第一次运用习得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时,教师利用PPT出示句式:当我读到小猫请求住一晚(课文内容)时,我猜老屋会答应小猫的请求(预测的内容),因为插图中的老屋看上去很慈祥(依据)。以此为支架,帮助学生理清表达的思路。再如,学生完成“解密行动”,理清了作家编写故事的思路之后,教师提醒学生仿照文中的结构、句式来接着往下编故事:老屋遇到了谁——动物遇到的困难——动物提出的请求——老屋的答复,引导学生有条理、重证据地去表达自己的预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使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得到升华。
此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入手,以阅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启发学生深度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在习得预测方法的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推断,梳理文章思路,探寻文章构思的奥秘,做到了合理预测,有条理、重依据地表达,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国民,李宇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