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学生的教育理念也在逐渐地发生着变化,从传统教学理念中的注重知识积累及应试技巧,转变为当前的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了能培养出更加善于适应并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各级各类学校也将学生素心素养的教育目标逐渐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知识讲授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培养。问题导学法就可以很好的起到这一作用,本文通过对问题导学法内涵的理解,就其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
一、问题导学法的内涵
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知识转化为问题,运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通过问题的灵活调整,实现学生对知识由浅至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解,最终达到教师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与引导下对知识形成深入的理解。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可以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渐进式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之下,实现主动思考与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轻松的理解知识,更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实践能力,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发展。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问题合计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识为转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学法与初中数学课程的融合工作时,要明确的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差异性,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不同的学生由于上初中以前的受教育及生活经历有所不同,其性格特点、优点长处、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其理解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等等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代表学生在教师运用统一的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会出现问题无法理解、思考难度较大、解决问题失败等现象,这就会使学生之间逐渐拉开差距,表现优异的学生会对一部分学困生造成思想上的压力,这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在数学课程以及身心宽健康的发展并不友好。所以,教师需要在完全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结合因材施教的理念,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能程度的问题导向,必要时可以结和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将相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组,为不同分组的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内容及教学要求。比如,对于数学基础知识较差且逻辑思维能力较薄弱的部分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基础性的常规问题,问题表述简单易懂,解决问题的难度也要与学生的基本能力持平,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地增加一些相关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涉及能力接受范围之内的全方位训练,从而促进这一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多元化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学习的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是学生逐渐转变对数学课程的刻板印象,对数学课程充满期待,并愿意跟随教师的思路对问题展开思考,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实现知识的获取。为此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启发思维、激发兴趣,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为学生设计与其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挑选学生比较容易感兴趣的情境元素,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假如我们班举行拼乐高大赛,拼一个乐高玩具,甲同学需要30分钟完成,乙同学需要20分钟完成,现在先由甲、乙同学合作10分钟后,甲去做其他的任务,乙来单独完成,还需要多久才能拼完这个乐高?”此处还可以将甲乙同学换成班级内同学的名字,从而是学生更加能够提起兴趣。教师以诸如此类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更加丰富的课堂环境当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提升。
(三)设计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研究
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很不利。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可以尝试将问题“留”一部分,引导学生自己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究“三角形的三个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进而提出“那么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不是全等三角形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假设并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这就使学生在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的过程中实现了课程主导权的转移,学生成为了课堂研究的主体,自己成为了自己的“老师”,经过自己的探讨形成了更加充实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数学知识与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初中的数学课程相比小学时期的数学课程来说,其难度更难、设计的知识面也更广,学生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由小学进入初中的课程中,会自然的产生很大的学习压力,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导学法充实学生的数学课堂,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接收数学知识,养成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中尽可能的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珠芳.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路径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3):81-82.
[2]邓郁.问题导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