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教育观念会影响其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了解北滘镇X村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研究表明:农村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正在向科学的方向转变。同时,为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本研究还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农村;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1.社会和家庭的需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着自身的教育内容和行为,了解家长教育观念对于社会和家庭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本人的研究兴趣
本人大学主修学前教育专业,又因从小生活在农村,大部分农村家长希望自己孩子考取名校,关于农村幼儿家长日常教育行为背后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这是本人想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农村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适宜的对策和建议,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北滘镇X村三所幼儿园的小班、中班、大班共12班的170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在借鉴王利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农村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受调查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角色等基本信息。二是家长教育观念的调查,主要分为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教子观四个方面。
问卷的发放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即从北滘镇X村中抽取3所幼儿园进行调查,向幼儿家长发放17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最后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运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做了定量分析。
2.访谈法
根据访谈提纲,随机对受调查幼儿家长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了解其在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教子观方面的看法和态度。
三、研究结果
(一)家长基本情况
1.家长角色分布情况
由表3-1可知,在家长角色方面,妈妈是孩子主要的抚养者,而其他抚养者相对来说较少。可见,妈妈是幼儿主要的抚养者,母亲的教育观念对幼儿的教育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2.家长文化程度分布情况
由表3-2可知,所调查的北滘镇X村学前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趋向于两头轻中间重的情况,相对集中于中专或高中阶段,大专、本科及以上水平所占比重较低,说明北滘镇X村学前儿童家长主要处于中等文化水平。
(二)幼儿基本情况
1.幼儿所在班级情况
由表3-3所示,四个年龄段的幼儿分布情况基本均衡。
2.是否独生子女分布情况
由表3-4所示,在所调查的北滘镇X村幼儿家庭中,多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87.9%;独生子女家庭仅占12.1%,这可能与农村家长传统的“养儿防老”生育观念有关。
(三)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分析
1.家长人才观的现状分析
从表3-5可以看出,几乎一半的家长对孩子学历存在较高的要求和期望,一半的家长能够遵循学前教育发展适宜性的原则,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
2.家长亲子观的现状分析
从表3-6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与父母两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说明绝大部分的家长能够做到与孩子平等相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子女游戏活动的频率和时间是亲子观的一种潜在体现。
3.家长儿童观的现状分析
从表3-7中可以看出,在对“孩子3-6岁这一阶段,家长最关心孩子在哪方面的发展”这一问题上,家长较为注重孩子在品德个性和兴趣爱好方面的发展,仅有3.64%的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4.家长教子观的现状分析
从表3-8中可以看出,在家长教育方式上,86.67%的家长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13.34%的家长采用不管他和命令式的方式教育孩子。可见,大部分家长在遇到有关孩子的问题时能够采用民主的方式加以解决,对儿童的教育方式由原来的打骂和命令转变为讲道理。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社会发展和农村人们受教育水平整体提升的背景下,农村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在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和教子观等方面都正在向科学和合理的方向发展,这对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了观念上的准备。具体表现在:
(一)农村学前儿童家长的人才观趋于科学化
大部分家长都能够很好地考虑到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权利,按照孩子的个别差异进行适宜性的教育,不会过多地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儿童。但部分家长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他们仍然认为所谓的人才就是获得较高的学历和稳定的职业。
(二)农村学前儿童家长的亲子观趋于民主化
他们能够与子女和谐相处,能尊重子女,对待孩子民主平等。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参与的时间维度正在逐渐延长,但一部分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存在亲子内容和形式认识单一的偏见。
(三)农村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趋于儿童本位
他们能够认识到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重视孩子品德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发展,对子女的教育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能够平等客观地看待儿童,极少数的家长受传统的“重智力”的观念的影响,仍然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四)农村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子观趋于合理化
随着农村家长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当前阶段大部分家长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正确的教子观意识显著增强。但是,在对待男孩和女孩教育方式的问题上,仍有少部分的家长采取男尊女卑的教育方式。
五、教育建议
(一)多种渠道宣传,树立多元的人才观
第一,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家长进行现代儿童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例如:开设农村幼儿家长培训班;组织一些专家定期开展与家庭教育有关的报告;免费发放一些家庭教育指导的图书资料等。这不仅有利于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而且对家长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提升。
第二,树立多元的教育成才理念。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领域和多方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的选择,激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家长需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观,重视孩子综合、全面的发展,以便于更好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二)提倡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亲子氛围
家长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应及时了解目前教育领域发展的新信息,建立科学和合理的亲子观念。作为一名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友爱的亲子氛围,提高亲子活动的意识,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一起讲故事、做游戏,一起交流心得,让孩子在充满快乐的亲子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重视素质教育,构建科学的儿童观
我国现代教育重视对儿童实施素质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家长也应该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幼儿看作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完整、独立的个体,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因材施教地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
(四)加强家园合作,树立正确的教子观
幼儿园是一个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起到引领作用,采用“家长教育家长”的办法,引导模范家庭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以个别带动整体,组织家长之间进行学习交流,开展多彩的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庆六一活动等,推动家园共育的整体发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2.
[2]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3]俞国良,辛涛.社会认知视野中的家长教育观念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报),1995(3):88.
[4]许晓晖,庞丽娟.关于新世纪家长教育观念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62.
[5]任玲.城市维吾尔族家长教育观念现状研究[D].新疆:新疆师范大学,2013:5.
[6]张莉.当前家长教养观念错位现象及纠偏策略[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
[7]王利.城乡3-6岁儿童父母教育观念调查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5(5).
[8]李洪曾.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1999(2):38—43.
[9]宋秀艳.新疆农村维吾尔族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现状调查研究[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7(01):53-56.
[10]Miller.Parents’ beliefs about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J].Child Development,1988(4):259—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