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举措,新农村建设实施多年来,取得明显成绩。面对新形势,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新机遇新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台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的新政策、新举措。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次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往相比有突出的新特点,主要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更具有时代性,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更具有全面性,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更具全局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既集中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也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主要指的是加快农业的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发展非农产业。也就是说,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不发展,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物质基础。
第二、生活宽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农民的财富增加,过上相对宽裕的生活。“生产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第三、乡风文明。在建设和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也要有新进步。新农村建设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要移风易俗,改变传统陋习;邻里之间,生产上要相互帮助,生活上要相互关心;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
第四、村容整洁。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让农民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整洁的街道,以及提高森林覆盖率等。村容整洁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外在表现。
第五、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就是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机制,实现农民自己当家作主。不以要挟、贿赂影响民主选举,不以家族势力影响村务公开。“管理民主”就是要建设政治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形成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风貌为目标,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利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综合建设计划。通过以上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各地按照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七年多来,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要求加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和适时适度调控进口难度加大,要求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要求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缩小城乡差距难度加大,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要求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新机遇新挑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内容。将这些观点贯彻到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应具体主要把握好以下四方面:
第一、农村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富裕度作为根本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把增加投入和减轻农民负担结合起来。要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支持,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稳定资金来源。在此过程中,特别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卫生事业、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第二、农村的协调发展,关键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建立运行机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基础,必须引导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倾斜,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一方面积累反哺实力,在发展中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另一方面要增强“三农”工作自为的能力,提高农民素质,进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走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的路子。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农村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要求去全面建设。但是一定要有重点,抓基础,先要富起来,提高农民素质,才有条件去办其他事业。
第四、农村可持续发展要有充分的保障机制。科学发展观贵在实践,重在落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财力物质上给予保障。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农村的交通、通信、农田水利、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国家开发银行、县域内的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邮政储蓄等要支持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的开发。
二是建立体制保障机制。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科学发展观落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合乡镇站所,精简机构和人员,切实解决乡镇政府机构和人员臃肿的问题,切实加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深化农村医疗卫生、农村义务教育、农村文化体制改革,中央和省级政府要更多地承担起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责任。
三是建立政治保障机制。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配强配齐村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准选好党支部书记;要选派大学毕业生在村级领导班子中任职。要优化乡村领导班子结构,加强政治理论、管理理论培训,提高乡村领导班子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要加强农村团组织、妇女组织、民兵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考评评价机制。考核县、乡一级党委政府的政绩,不能仅仅看税收、财政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要建立包括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社会治安稳定、良好道德风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进步在内的综合考评考核体系。提拔重用干部要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绩,防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片面现象和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