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最值问题,大部分可归结为以下两个基本原理:第一类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第二类是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文章对此问题进行归纳和变式,并提出作者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变式;几何最值; 轨迹
中考数学的第一轮复习是基础知识回顾与过关,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与提升,加强对一些重点知识、热点问题、数学思想方法的专题研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必要的数学解题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关注重点、突破难点、提升综合能力,我们可以围绕重点内容和关健能力开设一些微专题复习课,利用具有紧密相关性的数学知识或者方法,结合学生的疑点和易错点整合,设置活而不空、深而不偏的微专题,引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学术研究,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掌握每一块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解题策略,这样才能在二轮复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以“初中几何最值问题”专题复习为例。
初中几何的最值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这类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的联系紧密,题型也比较多样,灵活性强。解决这类问题能力要求较高,也是难点,趋于考查学生用运动变化观点处理问题的能力,即考查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又考查学生运用这些核心素养处理问题的思辨能力,因此在中考具有一定难度。
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求几何最值问题的策略有很多,但其本质基本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者“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上述呈现了三类问题的求解思路和方法技巧,下面笔者给出两点学习建议:
1.关注模型,理解掌握解题原理和构建方法,看透问题的本质,将问题简单化,总结问题的特点和突破口,强化基础知识,提升解题灵活性。
2.强化推理,提升解题思维,几何最值的解题过程需从动态角度来加以分析,因此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探究时需要注重分z析推理,提升解题思维,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变换条件,重组问题结构,引发学生的大胆猜想,严谨论证,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琛.初三数学复习备考应强化微专题研究以“初中数学常见最值问题的解题策略”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20(5):19-21;
[2]祝林华.初中数学中最值问题的模型构造及应用[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7(7):34-36.